她告诉他,家里给她找了一门亲事,虽然还没有完全敲定,但不出意外,她就要结婚。毕业之后,她相了几次亲,有吃饭,有看电影,但最多的只是到牵牵手而已。家里不耐烦,找一户好人家,希望赶快嫁她出去。
她淡淡的说这些。他默默的听着,手中的勺不断搅拌奶茶杯底部的珍珠。这家甜品店是高中时候,她在豆瓣上看见推荐,硬拉着他过来的。店面很小,地段难找,第一次来,几经周折,他们彷徨半天,还是寻见。那时店里人稀稀落落,他们随便找个角落坐下来,精心设计过的菜单和老板表情里的慵懒,至今难以忘却。
她要一杯卡布其诺,他要一杯巧克力奶茶。6年前如此,6年后亦如此。咖啡店的变化,恐怕只有尽头的推拉窗被修成了百叶窗,墙上的腻子,又重新刮过一遍。已经没有初次来时,淡淡的福尔马林味,取而代之,是陈腐和颓废的气息。而唯有顾客稀少这点不曾改变,稀少到,难以想象这些年,这家店是如何活过来的。
她变漂亮很多,打上粉底,戴着美瞳,活脱脱一个职场的气质美女。但她还是笑着说,大学的时候没有人追她,闹到现在,还要天天相亲说媒,各种辛苦。他笑笑,带着打趣的口吻说,大学追我的女生海了去,然后我精挑细选一个做女朋友。
且不论是不是有那么多女生追,他有一个女朋友却是不假。高中毕业,他考到吉林的大学,认识了来自上海的同级女生。那年圣诞节,她送给他一本岩井俊二的《情书》,里面夹着一封货真价实的情书。第二天,他有了女朋友。
而她留在广西本地的大学,学不喜欢的计算机,只是因为父母要求如此。理工类的学校,且计算机专业只有两个女生,原本应物以稀为贵,可偏偏,学校紧挨师范大学,阴盛阳衰,和理工刚好互补。另则,她绝少参与班级、社团的活动,只是上课、食堂、自习室、宅宿舍,不断的重复。曾有一封情书写来,说,晚上5点,小树林等你。她心中小鹿乱撞,犹豫再三,怕是恶作剧,没去。
高三暑假结束,他坐上去东北的火车,她去送车。同去送他的父母体谅这个女孩子,速速交代几句便先行离去,他们两人在站台上,在人来人往之中,沉默静谧。
“行李就这个背包吗?”她先开的口。
“嗯,不要带太多东西比较好,厚衣服爸爸妈妈寄过去,或者在那边买。”他答,甚至不敢与她对视。
汹涌的人潮总,有民工也有学生,车厢门口,皮尔卡丹的行李箱和蛇皮袋靠在一起,接着一个一个的消失,火车拉响汽笛声,站台广播预告,列车即将驶离。
她平静的看着他上车,列车员看看他又看看她,确定不再有乘客,转头走进车厢。他走过三个窗户,找到自己铺位,她始终只是平静的望,望着同伴三年的男生,渐渐驶出自己的生命轨迹。他们挥手告别,直至相互不见。
这一不见,便是六年。
说起来,这么多寒暑假,你为什么不找我啊。他们彼此,都想这样问问对方,不经意间,都抬起头凝视对方,她有了鱼尾纹,他有些谢顶,年华就像杯里的咖啡奶茶,渐渐消失,但如何吮吸,却也吸不干净。
他们开始聊书,聊电影。高中的她总摆着文艺腔调,卡尔维诺和昆德拉,或者伯格曼与安东尼奥尼,他总是一愣一愣的听,不啻天书。大学间他狂补书和电影,豆瓣上“读过”和“看过”的数量蹭蹭的往上,两年下来,他和她的共同爱好,便是她看过的所有书和电影。
“最近看过什么。”
“龙门飞甲,或者鸿门宴吧。”
“我觉得《一天》还不错。”
“没有看过,谁演的?”
已经走入社会的她,正在流于世俗。他心中了然,却奇异的,因此松了口气。店里的音乐,似乎依旧是高中时那一曲,那时两人都只觉得好听,今天,他知道,这是坂本龙一《Casa》中的一段,她不知道,也不关心,只是喝着咖啡,怀念过去,怠慢如今。
他主动买单,她客气一下,并没有执拗。一如当初。
离别时,她笑吟吟说,我的婚礼你一定要来啊,可能不会久了。他一口答应下来,脸上的微笑像冬天的小雨,适度,却动人。他并没有和她说,他研二的暑假要去上海,和女朋友一起去实习。
他们互道珍重,然后,别离。
很多年前,小店门前,黄昏,他们互相瞧着,慢慢靠近,献出彼此的初吻。那一天,她素面朝天的脸上的红晕,和他笨拙的青涩,让小店老板回味了许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