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都小学老师用4年时间写出109万字笔记,被人民日报、高晓松转载

成都小学老师用4年时间写出109万字笔记,被人民日报、高晓松转载

作者: 小七流年 | 来源:发表于2018-05-16 21:50 被阅读520次
    柯老师.jpg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柯老师开玩笑说:“以前在报社实习的时候,每次回老家街坊邻居都会打招呼,柯记者回来了!现在每次回去,大家不会喊我柯老师,而是称呼我的名字。可能是觉得老师这个职业不如记者听着响亮吧,不过我真的没有后悔过。”

    怎么会后悔?

    这位“蓉漂”的语文老师每天坚持读书写作、从未间断,用4年时间写了109万字的笔记,公开发表72万字的文章,先后被人民日报、思想聚焦、清华南都、高晓松等大号转载,单条微博阅读50万+,单篇文章在电台播放量200+,被转载文章单篇阅读超过968万......如今,她还创办了国内首个“小确幸”公益分享社群,收获了一大批“粉丝”朋友。

    柯老师有个很好听的名字,本名柯锦川,父亲取名寓意为“锦绣山川、川流不息的希望”。也许是因为这个名字,长相秀气的柯锦川按照大气的标准,用了14年时间将自己塑造成为“有温度的、有趣的、热爱创造的”模样,身上也有了诸多标签:“锦川学习成长营”创始人、简书年度推荐作者、十点读书邀约作者、联想拾库分享嘉宾、教育学硕士、节目签约主播、心理咨询师......

    然而,获得现在的这些成绩,却是源于她的三次放弃。

    一、放弃新闻,选择教育
    3年期间读完200本专著,写了9万字毕业论文

    从小,儿时的伙伴因为长相或说话经常被他人开玩笑,但是回想起来,柯老师觉得自己小时好像从没太多自卑感。因为小时候她就是优秀的“乖乖女”,外界给予了诸多的鼓励和赞美:学前班开始,她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自觉写作业。

    小学三年级,她在老师的要求下开始尝试写日记,很多时候老师都会把她的日记当做范文拿来朗诵。五六年级的时候,因为多次被老师表扬,她觉得自己的日记不能再像流水账一样,而应该更丰富一点。也许从那时开始,在她小小的心里已经播下了写作的种子。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大学,她选择了一个自己以为很有趣的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在文学院期间,她先后获得多次专业奖学金、创业策划大赛一等奖等,还在毕业前荣获全校“万人创百星”奖励,成为当年仅有的7位“校园写作明星”之一。

    实习期间,她仅用1个月时间就在《东楚晚报》发表新闻报道作品22篇,获得了报社老师的一致好评,后来报社干脆让她独立负责一个专栏。接着,她又去了《楚天都市报》实习,接触更多的新闻写作。

    原本就在大家以为她毕业就后会在报社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的时候,柯锦川却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放弃新闻,选择考研,最后在她的努力下成为了当年的“考研之星”,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成都读研,开始攻读教育学专业。

    她说:“我从小就比较乖,初高中都在安安分分认真读书,但我喜欢冒险。在报社实习期间,我发现现实的新闻和我理想中的‘新闻’不太一样,可能有些‘失望’吧,所以我研究生开始专读教育学,与北京的一所高校擦肩而过,来到成都读一个相对陌生的专业。我的家人也很支持我,专门陪我到成都报名。他们保护了我的冒险,我很感激。”

    就这样,她开启了一段以“痛苦”打头的“丰富”之旅。

    现实总是比理想残酷。一个女生初来成都,原有的朋友圈渐渐远去,新的环境还没有熟悉,一切都陌生而沉默。再加上学习新的专业领域,指导老师治学严谨要求甚高,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有些无所适从,常常感觉“孤独”。

    “有段时间,每天早上一醒来我就在想,希望今天快点过去。那时候真的不懂孤独、误解孤独。”

    但是,生活总是要继续。阿德勒说“人不为事物所惑,而是被我们对世界的想法所惑”,她开始寻找“解惑”的方法:读书和看电影。之后的每天午后吃过饭,她就开始“进驻”图书馆,直到傍晚才出来,晚上固定地看一部高分电影。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帕斯卡尔《思想录》、施韦泽的《敬畏生命》、弗罗姆的《爱的艺术》、罗素的《幸福之路》、阿德勒《自卑与超越》、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研究生期间写论文的夜晚.jpg

    就这样,3年期间,她读完了200多本专著,看了500多部电影,在哲学和心理学的滋养下平静修心,在电影里领悟人生。她慢慢地学会与自己对话、沟通和反省,豁然开朗,开始有了“自我”,开始接受和理解孤独,并且在孤独里完善自我。

    回想起来,她说研三那年她的心态好到了“巅峰”:在同学们都有些彷徨迷茫,着急找工作的时候,她一点也不慌张不迷茫,安安静静地花了6个月写了9万多字的关于教育的毕业论文,这些全是她自己看了很多书一字一字写出来的。

    研究生毕业前夕,她说有天傍晚在路灯下跟同学打球,打着打着突然对朋友说:“虽然我现在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但是感觉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放弃体制 选择奋斗
    4年时间109万字笔记,文章被人民日报转载

    研究生毕业之后,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影响,柯锦川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去了攀枝花一所知名高中教书。那时似乎没找到一个有编制的稳定工作就差了一点,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大众的声音。

    也许一开始就注定了离开。在这所学校用心工作一年之后,她选择了离开。尽管学校有高层次人才补贴、带薪休假工资、安家费用等其他奖金。但她始终觉得自己的青春不能缺少了奋斗,现在的稳定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要亲手砸了你的铁饭碗哦,是铁饭碗哦!”辞职时,教育科长这样对她说。

    “嗯,我知道。”

    她说那段时间她也纠结了很久,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学生。在学校,她的教学早已得到了认可,也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为了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每时每刻,她坚持记录每天开心的小事和故事,不知不觉这些开心的小事一年下来竟记录了3万多字。

    在体制内的这座城市,似乎一眼就能看到未来自己是什么样子的。看不到未来,和一眼就能看得到未来,同样让人感觉到害怕与恐惧。重要的是,哪种更让人恐惧呢?

    对她来说,明显是后者。

    现实总是残酷的。离开之后,她几经辗转,甚至经历了短暂的“没有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的生活,最终机缘巧合,2014年又回到了成都,投身基础教育,成为一名小学老师。在这里,她开始充分运用自己的职业时间研究教育,用业余时间读书写作。

    “成都的氛围很包容,也很自由,在教育上我可以将自己多年的知识体系运用到教学上,发挥自己的特长教书育人;在工作之外我有足够时间读书写作旅行,创造生活的美好。”

    此刻,美好的生活也开始“幸运”地降临。2016年,她在朋友的启发下开通了公众号“柯锦川”(ID:neverstop67),并且同时注册简书,正式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她的第一篇作品《关于“快乐”这个奢侈的词,我终于懂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在简书上仅发表两小时就被首页推荐,第二篇文章也在发表后就成为当日热门推荐。在那段期间,她发表的文章几乎每一篇都能被简书推荐。

    她将这些系列命名为“给不完美世界的情书”,希望通过自己的“修行”与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和解”。

    回想那段时间,她还是有点“小骄傲”:“其实我从大学开始就坚持写作,一直到现在坚持了14年。以前只是写在本子上,很少拿出来发表和分享。回成都后的这段时间,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天坚持写笔记,写心得与感悟,写快乐与认知。一年365天,每天一页,四年来从未间断过一天。”坚持的力量很可怕,目前仅她手写的笔记也差不多有100多万字。

    因为喜爱,所以坚持。或许能从一件小事能看出来:有一次和朋友一起搬家,搬到新居之后还是乱乱糟糟的,她突然想记录一个灵感,立马就着一个纸箱子开始在电脑上写作。

    她积累的这4本日记体笔记本,更成为她的心爱之物:2017年元旦,她从老家参加婚礼回成都上班的动车上,不小心把辛辛苦苦写了20多万字的笔记本弄丢了。下了火车,一个人忍不住一路流着泪回去,心痛不已。

    庆幸的是,捡到的人可能一下子能感受到这本笔记本的厚重和珍贵,于是将这本漂泊到南昌的本子邮寄了回来。这个穿越半个中国的造梦笔记本的故事,被她经常感恩地提到,并写在“给不完美世界的情书”系列第53篇,也是2017年度第一个“最暖心的故事”。

    或是因为多年的积累、哲学专著的熏陶和心理学的沉淀,她的文章特别关注自我完善、创造生活、心灵成长和爱。语言朴素而深刻,直击内心,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也被各个平台转载,收获了诸多点赞:

    2016年7月,她的一篇文章被荔枝FM“优质女纸必修课”选中朗读,结果引起强烈反响,其中有篇获得收听量超过200多万次,近7000次的下载;

    2017年开始,因为长期用心写作,她的一些文章开始被一些大号转载:十点读书、思想聚焦、阅读手册、晚安少年、清华南都....

    甚至,连人民日报新媒体也看到了她的文章。2017年5月《摔跤吧,爸爸》电影大火,柯锦川写了一篇《你连自我管理的能力都不够,还怎么能让人信任?》,被人民日报微博转载,获得了大量的关注,阅读超过968万!

    人民日报微博转载的那篇文章.jpg

    两天后,高晓松转发了这条微博,并调侃说:“把中美日韩都掌控得团团转的英明领袖金小胖老师正手提四十米大铡刀赶来。”

    2018年1月25日,陈翔毛晓彤分手的消息上了微博热门。柯锦川有感而发,写下《这才是女生失恋分手后的典范!》,短短两天时间,阅读就超过42.8万.....

    三、放弃出书 选择沉淀
    创办首个“小确幸”成长社群 阅读分享经验

    渐渐的,柯锦川成为小有名气的青年作者。不断有自媒体平台邀约,或邀请写稿,或邀请作为嘉宾分享经验:联想集团旗下拾库、茶点云课堂、懂你课堂、氧时光......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她不仅选修国家心理咨询师课程,还积极参与到的“斜杠青年”的IP社群。出众的学习能力和思维体系,她在线上和线下先后与秋叶大叔、彭小六、剽悍一只猫、一只特立独行的猫、夏昆老师等有诸多交流。

    “从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许多,获益匪浅。”

    而她也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①“彻底告别负面情绪,拥有积极稳定情绪”的文章系统(心理);②“自我完善”个人幸福哲学系统(哲学)③“柯老师100个教育基本”正在筹备(教育)④写作、阅读系统(写作)。

    柯锦川说:“我自己写作已有14年,专注完善自己8年,研究生期间系统阅读几百本心理学、哲学、教育学专著,有一定的基础;同时从事教育行业5年,有自己的一套有爱的教育哲学。”

    即使在柬埔寨旅游,柯锦川也随时随地带着笔记本记录.jpg

    为了将这些知识分享给更多人,“用生命影响生命,成为有价值的人”,柯锦川萌生了创办公益知识社群的想法。

    2017年5月13日,柯锦川创办了“锦川知识训练营”,汇集一群积极向上的人,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训练营以“每日小确幸”“每周一本书”、“阅读打卡”为主题,相互分享各自的幸福感,交流心得,解决困惑,培养自律。

    训练营成立之初到现在,刚好一年。这一年期间,在柯老师的影响下,100多位小伙伴相互鼓励,欣喜发现自己发生的变化。训练营成员“高桥美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描述这种正能量带来的幸福感:

    “每一天的小确幸带来的是对生活的感恩、对辛苦一天的自己的回报。每一天朋友们的积极向上、努力乐观,都是为了明天、乃至将来和那个最优秀的自己相逢。”

    他们坚持了一年一周的读书活动,并且最终从100本阅读过的书籍中推荐出十本精品书,以供读者鉴赏。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编辑和出版社开始找到她,希望能够合作签约出书。思考再三,她还是婉拒了。

    “出书当然是我的理想之一啊,但是我希望自己不要这么急,先沉淀一下。准备好了再出书。慢慢来,会比较快。”

    谈及接下来的计划,她似乎早已经胸有成竹:年初就规划好了,一是接受更多平台的邀约,成为签约作者;二是准备写教育类故事,将自己多年的教育心得和成绩分享给更多人;三是做好“锦川知识训练营”的运营,策划更多有趣的线上线下活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都小学老师用4年时间写出109万字笔记,被人民日报、高晓松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wm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