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气非常适合在室内读书,因为外面的天和地已经被雨水连成了一体,人在天地间只有被虐的份儿。
还是乖乖待在屋里,听着时疾时缓的雨声,让人内心莫名的轻松。
其实,我的一部分轻松来自于,终于可以踏实地,心无旁骛地读本书了。
今天开始读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行为心理学》。
书到了好久了,可一直没时间看。
因为既要带孩子看病,还要兼顾工作和一门自我提升考试,真的忙到睡眠严重不足。
曾经真的不知道自己喜欢读什么书,后来开始用文字记录生活才发现心理学对于我来说,是必读书目。
其一,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些心理学知识。
不为别人,只为自己能更明白自己的行为,能更理性地去生活,而不是被自己的冲动情绪所控制。
其二,我的教学工作对象需要有心理学知识的储备,才能让与孩子互动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其三,我还是一个妈妈,我希望能从整个生命长度的维度上去理解孩子在每个生命节点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我希望,在他生命的最初阶段,自己能给他最有力的支持和链接。
我相信,这些不可替代的瞬间将会对他的整个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以下是今天读书的一些所得,或者说与心理学本无关的感悟,分享给更的家长和孩子们:
一、人的成长很容易在30岁停止
其实,人的学习能力是终身的,但为什么很多人却在30岁就止步了呢?
这和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有关,我们更愿意相信“三十而立”的说法。
也就是,我们很多成年人,会对自己在三十岁之前做出成绩怀有希冀。
相反,一旦年龄超过了,却还没有所建树,很少有人会继续学习,继续努力提升自己。
并且,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不可能再有所进步,而停止努力。
其实,说到底,还是自己对自己的不自信和潜意识里,过分依赖并相信人应该“三十而立”的标杆了。
二,没有那么多“必须”,人生不过是不断与自己原有认知“过招”的过程。
抛开那些年龄限制,用开放的心态去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
不断用具体的行动去提升能力,那么,不管年龄多大,20、30或40都不过是个不相关的数字,而进阶已在进行中了。
那些所谓的“年龄大了,脑子不活络”不过是不愿意付出努力,而给自己找的借口。
而这些让你毫不费力的借口,也最终会让你固守自己的平庸和无知,到终老。
所以,为什么不肯把唯一的一次生命体验,过得更勇敢些,更积极些呢?
我生完孩子整好29岁,如今孩子四岁半,我也已经30+,可我才发觉自己的人生原来可以有这么多可能:
当年,忍受不了产后虚胖和先生的嘲笑,孩子两岁生日起,我就开始了瑜伽,练习瑜伽的同时,尽可能做100个俯卧撑,如今的没人看出来我生过孩子。
辞去工作,在家当全职妈妈时,怕被社会抛弃,就在先生的鼓励下,考取了高级中学英语教师资格证。
如今,怕自己在舒适区里被固化思维定义,开始了已经坚持半年的写作。
并且,在工作之余,我还会努力找寻提升自己能力的方法。
我想,每一年的自己,都应该比上一年更加成熟,也对生活有更加令人振奋的目标吧。
而我们未来生活的每一个可能,都始于今天的一个小小的开始,和一个长长的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