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考上大学,就得回农村种地,地都没有。” 芬的母亲一边织着毛衣,一年抬起头,对芬用力的说。7岁的芬,刚上小学,属于班级里家境不错学习成绩也好的淘气孩子,也喜欢学习,每次放学后,在自家的水泥院墙上,用粉笔写下一个个白天学习的内容,然后再效仿班主任齐老师的样子,拿着教鞭,指着黑板,一个字一个字领学生读。偶尔也会学着齐老师教训那些不认真的同学 “ 某某同学,注意听,跟着我读”! 芬的母亲经常在厨房做饭,边忍不住笑出声来。
芬的父亲,在家族合作开办的工厂做技师,不善言辞,但是特别溺爱孩子。有时开长途车出差几天,每次回来,经常会给芬买一些文具,比如文具盒,自动铅笔... ...。在那个年代,能用上自动铅笔的孩子不多,芬算是班里第一个。
80年代的东北,冬天最低温度在零下30度左右,冬天,是北方农民休养生息的季节,玉米,大豆和高粱是芬的家乡主要的种植作物。9月份学校会放暂停一个月的课,开始忙着秋收,学校组织学生到校田或者种粮大户去帮忙,主要是掰玉米棒子或者削甜菜。10月份,收回来的玉米晾在各家的院子里,等着村里来收购卖个好价。拨下的玉米瓤会堆在院子角落里,冬天取暖用。
那年代的学校还没有暖气,主要是生炉子,生炉子用的柴火是学生自己或者家长带过去的,有木头,树枝或者玉米瓤。
因为冷的缘故,小学生的上课时间比较短,每天早上八点到下午2点,所以大部分学生的午饭是炒玉米粒或者炒黄豆,直接装在书包里 中午休息时候,掏出来,嚼起来嘎吱嘎吱的响。芬的母亲,每次都给芬带一张烙好的糖饼,芬不爱吃,每次都用自己的糖饼和同学换炒玉米粒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