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次读弋舟的小说,也是第一次知道有个作家叫弋舟。相比起上次读的朱山坡的《萨赫勒荒原》,《夏蜂》里的句子更美,细节也更加细腻,可以说简直细腻到令人窒息了。
这部小说我是一口气看完的,看完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然后毫无意外地,我失眠了。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很久没试过因为看书而失眠了,可能它带给我的不仅仅只是震撼,还有一股闷闷的感觉挥之不去,很压抑很难受,可又说不上是为了什么。
最要命的是,看完之后我想了很久,也想不明白这部作品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大概是因为小说是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对于很多事情都是一知半解,他或许明白发生了什么,也可能并不了解到底怎么会这样。
所以,文中的很多细节看起来都像迷团一样,并没有直接写出来,它只是向读者呈现一个画面而已,但这个画面却是极其丰富的。这一种写法其实挺值得我们学习,文中的一些令人迷惑的地方也值得细细推敲。
迷惑一:黄蜂
标题叫夏蜂,指的是黄蜂,但全文出现黄蜂的字眼并不多。
首先,它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一场暴雨后,屋檐上像长蘑菇一般长出了硕大的蜂巢。家中的老人试图将之捅掉,结果不出所料地没有得逞。也许只能听凭黄蜂肆虐,在长日无尽的盛夏里将屋顶啃光了。在这种令人无力的想象中,母亲终于答应带着男孩去省城。
“终于” 一词,说明了男孩一直想去省城,但一直没有如愿。母亲终于肯带他去了,理由是什么?母亲并没有明说,所以男孩自己想了一个理由,是因为母亲要去省城里找到消灭黄蜂的方法。这是黄蜂在文中第二次出现。
爷爷老了,捅不掉屋檐的蜂窝也养不动孙子了。所以今天早晨男孩央求着要和母亲一同上路,得到了爷爷的支持。被黄蜂蛰伤的老人可能觉得,即便母亲会一去不返留在省城,只要男孩也随着去了,他就不会再有“养不动”孙子的烦恼。
男孩怀抱着那只可乐瓶,开始在心里杜撰一个答案。这个答案渐渐成形,后来他几乎要忍不住大声对身边的男人宣布:我们去省城找消灭黄蜂的办法!
但是,在车站遇到给他们带路的男人时,男人搭讪问母子俩去哪里的时候,母亲却迟迟疑疑地答不上来。男孩觉得事情并不是这样的,也觉得母亲的反应让他感到难为情。这也说明了从这段旅途的开始,就已经处于一种很无力的状态中,与男孩一开始的期待也相去甚远了。
黄蜂第三次出现,是母子俩从丁先生家里出来之后,母亲从楼上下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个牛皮纸信封,男孩曾以为那里面装的是剿灭黄蜂的方子。结果并不是。
这让他不免有些激动。对于那只信封袋,他也充满了疑惑,此前他一度猜测,那只信封袋里,没准是装着一份如何剿灭黄蜂的方子。
后来,母亲进了小巷里的一家小诊所,让男孩在外面等。小巷里有各种店铺,卖肉的、卖活禽的,到处脏兮兮,遍地的苍蝇让男孩想起了自家屋檐下那群不祥的黄蜂。
不远处的鸡下水招惹了很多苍蝇,四下飞舞,拖曳着绿色、蓝色、乃至金色的弧线,像电焊时迸溅的花火。它们让男孩想到了自家屋檐下那群不祥的黄蜂。
黄蜂最后出现的时候,是在男孩点完咖啡,然后势不可挡地呕吐起来,状态处于迷离的情况下所看到的。实际上,那只是他脑子里的一个意象、一种幻觉而已,并不是当时有真的见到黄蜂。
下落的夕阳,上升的弦月,鸡毛,下水,熠熠生辉的苍蝇,一个血呼呼的弟弟,以及宿命一般掩杀而来的黄蜂。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