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书的时候,学习过“西方经济学”,在学到“风险偏好”这个概念时,和同屋一哥们儿聊“风险喜爱”、“风险中性”、“风险厌恶”三类人的区别。
其实我也不太懂,但那时候年轻嘛,凡事总喜欢争一争,就按照自己理解的,说,
“喜爱风险的人,肯定是可以从高风险中得到效用,风险越高他就越开心,就好像有些人喜欢攀岩,风险越高的岩就越想攀。
所以,如果是100%可能得到100元钱,和1%可能得到100元钱(我没写错,当时就是这么认为的),喜爱风险的人肯定选后者。”
现在想起来自己那时候的胡扯,真是一口老血喷在屏幕上。
那么,什么是风险?
OK,风险这个概念太宽泛了,我们首先缩小一些范围,仅限于投资领域的风险,什么是投资领域的风险呢?看一个例子。
甲创业办了一家公司,预计今年50%的可能性能赚20万,50%的可能性能赚10万,那么从经济学角度,甲公司今年的期望收益就是 50%x20+50%x10=15万元。
乙也办了一家公司,预计今年50%的可能性能赚40万,50%的可能性亏损10万,从经济学角度,乙公司今年的期望收益就是 50%x40+50%x(-10)=15万元。
我们看到了,甲和乙的期望收益都是15万元,也就是说,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他们的收益是一样的。但是,他们面临的风险可大大不同。
甲最差也能收入10万元,旱涝保收,而乙的最好收入远大于甲,同时乙也会面临亏损的可能,从统计学角度,乙的方差远大于甲,也即:“乙的风险大于甲”。
那么,再回到上面我争论的那个例子,怎么区分喜爱风险和厌恶风险的人呢,我们需要在期望收益一样的前提下进行判断,我把罗胖爱说的那个例子改一下。
“如果选择A是拿走确定的X元,选择B是50%可能性得到2X元、50%的可能性啥都没有,大家会怎么选呢?”
(注意:罗胖的例子中,由于期望收益不等,所以肯定选期望收益大的。但讨论风险,需要在期望收益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判断)
因为选择A和选择B的期望都是X元,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判断,选择A是风险厌恶者,喜欢落袋为安,选择B是风险喜爱者,喜欢搏一下。
在这里,我为什么用了X元,而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呢?因为不同的金额下,同一个人可能面临不同的选择,也就是说,同一个人,风险偏好会随着金额大小变化。
比如说:
“选择A是拿走确定的5000元,选择B是50%可能性得到1万元、50%的可能性啥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选择B,5000元也不多,用5000去搏一下1万元看看,如果没成功也就算了。
但如果改成:
“选择A是拿走确定的5000万元,选择B是50%可能性得到1亿元、50%的可能性啥都没有”。
大多数人会选拿走5000万元,要知道,5000万可不是小数字,对普通人来说,1个亿和5000万是同一个级别的数字,与其冒啥都没有的风险,不如拿走确定的5000万。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1、讨论风险偏好,应该在期望收益相同的情况下进行。
2、投资中的风险喜爱者,不是说“我冒风险我开心”,而是在同样期望收益时,愿意通过承担更大的波动性,而赚取更多的收益。
3、即使是同一个人的风险偏好,也会随着金额大小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