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 柠檬与清茶 | 来源:发表于2017-02-21 12:55 被阅读0次

刚看完电影“美丽心灵”,其实最震撼的就是纳什教授接纳了自己的幻想,并与之共存,又让我联想到昨天看的电影“盗梦空间”男主的妻子因为在潜意识被植入了怀疑一切的思想,因此分不清现实与梦境,最后选择了自杀。电影中纳什提到了自己用意志和逻辑分清了脑中的幻觉,并与之共存。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学家认为是荣誉降低了社会尺度,让大家的标准被降低了。无论是啥,都说明了社会之建构性。我觉得纳什教授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仅是博弈论和纳什平衡,还有社会对失序的“疯子”有了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身心二元对立是很大的问题,电影中的精神病治疗也是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认为那是脑部出了问题。当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也同样被那个时代的人认为是疯子。我不想以未知的平行世界来解释纳什的幻想。一开始他点明了自己有两颗大脑和半颗心,到决定放弃药物治疗之时,他的妻子和他说,大脑解决不了的问题,要用心灵去解决。纳什的心智在社会上来说是不够成熟的,少社交,喜欢独处,而大脑却异常聪明,心与脑的不协调,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当他能用心灵去接受自己的幻想(理想),不再任其摆布和与之对抗之时,那么他自己也获得了平静与解脱。电影中他和妻子的爱情让人为之动容,虽然现实生活中未必如此,但是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不也就是要给人以希望和传播美好的吗?

因此,学会相信,学会包容,是成长的一部分。我感觉所谓的成人礼,过渡阶段,指的是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渡。在不少传统社会中会以特定的仪式和同龄人一起经过阈限阶段来完成这个成人礼。当时,从外部环境来说,纳什所处的世界是动乱变迁的世界,冷战时代,大家都在迷茫恐惧之中。然而,对于纳什个人来说,他的世界没人懂,他只能靠自己来完成这个成人礼,将自己与社会相融,而“发疯”就是他的过渡阶段。如果说还有更深层次的隐喻,那么那个阶段也是整个西方世界的阈限阶段,大家在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徘徊,没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最终科学与理性占了主导,回归到“正常”的秩序之中。

纳什在20几岁就用数学公式写出了博弈论,此后是用自己的人生在书写博弈论,大脑与心灵的博弈,个人与社会的博弈。在他个人身上,博弈论上升成为了一种哲学思想,有了温度,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

相关文章

  •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天才or疯子?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高铭 著 01.一句话记录 疯子是现阶段无法证明的天才,或者是天马行空的幻想。 02.文字...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 这些年⑦…

    好吧,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很多事情只有发生了才能体会和明白,多说无益。不管未来,坚定现在的我。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前不久开始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在我刚开始读的时候,确实被深深吸引了,它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昨天花了2.5小时看了祈莫昕编写的《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上半部分。看完上半部分,脑袋中浮现出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开始对这本书真的是一无所知,直到买回家才发现它竟是“国内真是精神病人访谈手记”以问答记录的形式阐述每一个“精...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这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本不在我的阅读书单中,事出偶然,无聊去逛书店,随手翻到了这本,便停不下来了…… 这本书,...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关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我从去年中旬开始看,断断续续看到现在,也才看了五分之四。原因呢,当然是每看几章...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书中所写绝大多数病例对于我来说那简直就是些高人,精神病与正常之间到底是以什么为界限区分,虽然考过了心理咨询师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zy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