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简书,自己第一次正式公开发表文章是在去年的6月12日。已经过去有一年多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历过日更,遇到没有素材写去写流水账,到后来慢慢找到自己适合写什么类型的文章,再后来中断了日更。现在慢慢稳定更文的频率。
去年在知识付费的海洋里寻找自己的一根木头,寻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想奋起勃发。却发现所有作家都必须经历这些盲区,才能顺利在沉淀的海洋里上岸。
那这些盲区是什么呢?
图片来源于花瓣盲区一:盲区去跟风,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喜欢
自媒体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火了。特别是今年,大家都意识到会写作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于是,去报名各种各样的写作班学习。眼看学习都结束了,而自己在写作上还没有变现,看到同期学习的同学变现以后。只能羡慕不已,是自己没有努力学习吗?还是自己努力的方向不对呢?
如果,自己连这两点都没想明白的话。那么,你还是会继续在知识付费的海洋上漂流,不知何时才能寻找到自己那根木头。
学习写作是一项很好的事情,得明确自己要把它作为一门兴趣还是想作为一门手艺。作为兴趣的话,不必花太多的心思想着怎么变现,只需要想着如何把一件事情表达清楚就可以了,更文的频率也可以看自己的时间来安排。
而想作为一门手艺的话,你必须要问问自己:能不能沉下心去写,能不能即使阅读量很低,也依然可以坚持更文。然后,根据自己写作的水平定期去进修。
如果不能的话,那就请你去学习其他的东西。不是说,不让你学习写作。而是,我们都清楚作家从古至今我们对他们的印象都是“穷作家”(当然,成为大咖以后就不是了)。想要快速变现的话,写作是不能实现的,只能去学习其他的技能也许可以做到。
图片来源于花瓣盲区二:盲目日更
在最初确定自己要深耕写作以后,自己一股脑扎进日更的念头出不来。知道日更200天后,失败了。才回头反思自己日更一来自己在写作上的想法、做法,以及文章的质量如何。
的确,在刚进写作领域的时候自己拥有满腔的热情,一直在不停的写。直到写作的素材没有了,不知今天可以写什么时,在一旁抓头挠腮。眼见着今天的时间还剩下一个小时了,为了不中断日更天数就随便写了起来。
看到日更天数没有中断后,心里有种说不出口的舒服。同时,也自欺欺人认为自己在写作上有多么的努力。
却不知这是无效的努力!
之前,我日更的时候就存在以上的心态。当时,自己以为只有日更天数不中断以后,别人会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付出,但文章讲究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直到我不再纠结日更的想法后,我的更文数量下降了不少,而文章的质量上升了不少。
文章质量的上升是我最喜欢看到的结果。虽说,这几天我都在更文,但更文的主题要写什么自己早已想好。如果,实在没有主题可写,那就不写吧,明天继续再写!
图片来源于花瓣盲区三:更文以字数为标准
有一段时间更文,我看到朋友圈也在学习写作的小伙伴,更文的目标为一篇文章多少字去写。我一听,觉得看到准确的字数,自己会有满满的成就。于是,更文就以字数为标准去更。
最初,更文的字数为800一篇。800一篇文章,很轻松就可以达到了,到后面我把标准改为1000以后,任凭自己怎么去写也没有办法写够1000字。可以写够1000字,都是勉强凑到。
越写越觉得这种更文的目标,让我无法适应,甚至有点难受。后来,我选择不用字数来给自己设立更文目标。就以文章的主题展开来书写,每次写的内容写3点,3点把文章的内容主题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当我这样去更文的时候,我不但轻松做到了更文的字数,还可以清晰地表达一件事。这让我意识到,更文的核心不在于字数,在于你是否能把一件事表达清楚。
更文路上,遇到的盲区不仅仅以上这些,还有更多。我们能做的是,在发现不适合自己的情况下,及时去调节自己更文的状态,才能写出更好地文章。
图片来源于花瓣正如《心静的力量》里面说:静心是专注的前提条件,静静是反省自己的顿悟,静心是改变自己的萌芽,静心也必然是成功的缘起。
写作是一个修心的过程,不能着急,我们要给自己多点耐心,多点信心。你的写作之路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