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说了也没人觉得是天机,所以不怕泄露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坐禅品第五》 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译文 真正的坐禅不必像你这样。
所谓禅坐(禅坐,又名坐禅、打坐、禅定、打禅七等),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静坐,甚至连打坐的念头也不应该有(禅坐的目的是为了心的清净和安定,而心本自清净、本自安定,心生“打坐”和“修行”的念头,就已经产生分别妄想,不清净矣!六祖惠能大师云:“起修皆妄动”、“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即言此也),这才是真正的禅坐;
不必刻意追求静坐入定,应该是心无挂碍、行住坐卧都在定境,这才是真正的禅坐;
不必有别百姓日用,只要遵循佛法,运水搬柴(并非逃避日常生活,躲到无人的深山老林里才叫坐禅),这才是真正的禅坐;
内不著邪念、外不著境相,这才是真正的禅坐;
在各种邪见干扰的情况下,不起心动念,而能专心致志于修行三十七道品,这才是真正的禅坐;
不是企图断尽一切烦恼入于涅槃(烦恼和涅槃本空故。经云:“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烦恼不用断,涅槃不用趋,放下一切分别妄想,当下即是本来!),而能了悟烦恼即是涅槃,这才是真正的禅坐。
舍利弗,这样的禅坐才是佛陀所认可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上述所说的这种禅坐,根本就不是佛陀所认可的、真正的坐禅。按:那些为了名闻利养,以“禅七法会”作幌子,招徒揽众,簧惑愚蒙者可休矣!)。
【 懦弱不是调柔,忍辱不是忍气】
---- 达真堪布
.
有的人嗔恨心特别重。
为什么要嗔恨他人呢?
你的理由是“他不尊重我,或伤害了我……”。
我们是学佛修行人,都是相信因果的人!
应该明白,一切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有人来伤害你,说明你曾经伤害过他;
有人看不起你、不尊重你,
说明你以前也不尊重他。
从因果的角度讲,都是自己的问题。
这个业是自己造的,
不好的境遇都是自己业力的感召。
要从各种角度去思维,
对治内心的嗔恨心。
我们都是发过菩提心的人,
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
都对我们有恩德,我们要有恩必报,
这是做人的原则。
从这个角度思维去对治嗔恨心。
或者思维嗔恨心的过患:
嗔恨心会毁坏功德、善根。
因为嗔恨的情绪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心态,
染污了自己的相续,
让自己不愉快、不舒服,
这是拿别人的过失惩罚自己!
但众生是颠倒的,若不生嗔恨,
就觉得自己太受委屈;
若是不报仇,就觉得自己太懦弱,
别人会看不起自己。
其实这是不理智的做法。
再者,还可以观空性、光明,
从这个角度分析、观察,
对治内心的嗔恨心。
对治烦恼和嗔恨心要靠智慧。
智慧就是把实相弄明白,
到底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弊?
应该不应该生气?其实,
无论从因果的角度来讲,
还是从发菩提心的角度来讲,
都不应该生气,
生气对自己只有害没有利。
知道不该生气就是智慧,
然后以此智慧来对治嗔恨心,
而不是强行去控制。
有些人听了嗔恨心的过患,
知道不能发火,不能生嗔恨心,
遇到对境或问题时,
就拼命控制情绪,忍气吞声,
其实心里很难过。不过,
能做到这样也算可以,
虽然动心了,
但语言、行为上没犯错误。
其实,真正的不生嗔恨心,是不动心,
不生烦恼,这才是对治,
也可以说是安忍。
安忍波罗蜜是智慧之意,
拥有智慧才能做到安忍,
才能做到心如如不动。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