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遇到挫折,真的需要看作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吗?亦或是,这些挫折只是用来检验我们的内心——喜欢吗?还是不喜欢?这次挫折让你痛苦吗?还是让你重新燃起斗志?
我们不需要迎着朝阳奔跑,大喊,这就是青春!
我们需要的,只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最近在工作中充满了无力感。
作为新任的项目经理,我对项目的专业技术所知甚少,所以虽然在管理项目,但是跟项目技术人员沟通起来像“技术白痴”。技术负责人写了一大堆材料,我却看不懂他们要做什么。所以才会觉得充满无力和挫败。
虽然我主观上很想对技术方面进行深入了解,但是在网上搜索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总是看的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说到项目管理,其实部门也有很多同事,不懂技术,照样做管理项目,他们也做得不错。虽然我心里这么想,但是我总觉得,要做项目,跟技术人员沟通,不懂技术的话只能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
前两天,我和技术人员商量预算的事,因为不懂技术,我根本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诉求。所以在沟通时,我不知道自己表达得对不对,看到对方的回复,也不知道对方是否真的理解我的意思。
或许,擅长文科的我,应该认命?就当一个不懂技术的项目经理,如果能够认清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再给自己一个工作定位,那会不会比较轻松呢?
但是想一想,这样我真的甘心吗?恐怕不行吧!我不是那种轻易认命的人。
但回首过去,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即使在我不擅长的领域,我也相信勤能补拙,因此壮志凌云地开始努力,但是慢慢发现,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努力是很疲惫的,同时我饱受挫败,屡败屡战,最后,对自己的能力也开始产生怀疑。
也许,我需要的是,放弃的勇气。正如中野善寿先生在《拼命活在顺其自然的瞬间》中说道,如果觉得这个计划不可行,那就不要犹豫,放弃吧!虽然对挫折誓不低头很好,但是此刻正在做的无法让自己快乐,那就放弃吧!
也许有人读到这里会觉得这个理念有些离经叛道,毕竟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我们的文化总是教导我们,不要轻易放弃,不要害怕挫折。
但事实证明,无论是中野善寿式的“果断放弃”,还是大部分人面对挫败后的“渐进式放弃”,最后的结果还是放弃。
那早点放弃不是比较好吗?“果断放弃”不是更好吗?
其实这几年,我总在观察自己。通常,我会尝试坚持对未来会有好处的事,比如学英语,我知道,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未来肯定会有更多机会,但是明知如此,我还是喜欢不起来,哪怕能坚持个一两个月,但是慢慢的,还是“渐进式放弃”了。
比如运动,我知道久坐一族需要动一动,但是我还是会渐渐放弃。
但是如果是我喜欢的领域,比如学习泰语,我每天练习,已经坚持了四年,两千天的坚持,因此,在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我觉得很快乐。
所以,问题就在于,我们遇到的挫折,真的要看作是挫折吗?还是,这些是检验我们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机会。有的人可能比较善于倾听自己的心,果断放弃了,但是还有人,就是一条路走到底永不放弃。
也许,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