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招聘考试的监考工作。望着那些还略带稚嫩的脸庞,我突然想到自己找工作时的情景。
02年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并不是像现在这样还要参加考试,只是拿着应聘材料跑招聘会,递简历,然后等着人家用人单位回信息。用人单位打电话了,就过去试讲,试讲成功了,签约,然后拿派遣证去教育局办理人事关系。
现在想想,那时候找工作有苦也有乐。最先跑的是三峡大学招聘会,去了也没什么收获,倒是第一次坐轮船过三峡大坝,尝试了一下坐船的滋味,有点儿小兴奋。
第二次是去武汉的招聘会场,人山人海的,投了简历,收到应城一个高中的试讲邀请。中午到了应城,才在宾馆把东西放下,应聘的学校就通知我去拿本教材,只有教材,叫我备课,下午第一节课试讲。拿回教材,在宾馆里又饿又累。更让我焦虑的是学校指定的试讲内容并不太熟悉,因为大四实习的时候我是在一个初中实习的。这也赖我,当时在分配实习学校的时候,系里本来是把我分配在一个高中实习的,同班的一个女老乡分在初中实习,她在听说将要去初中实习后急的大哭。我本也是怜香惜玉之人,想着在哪儿不是实习?于是就跟她换了一下,这样,我就去了一个初中实习。问题就在这里了。要知道高中实习那么重要,当时我肯定也不会跟老乡换,也不致于对试讲的教材内容不熟悉。在草草把课本看了一下后,下午就去试讲,效果可想而知了。当时,自己都觉得讲的差劲的要死。结果当然是预料之中的事。
从应城回学校后,看到好多同学都出去到江浙一带找工作,想着在学校干等机会也不是办法,于是自己一个人又踏上了去杭州的列车。在杭州下了火车,还在月台上往站外走的时候,居然碰到了一个同班同学。他乡遇故知,当时心里高兴极了,于是结伴而行,不再孤单。在杭州待了几天,向当地教育局投了一些简历,暂时没有试讲邀请,就往回走。中途在金华下火车又向当地教育局投了几份简历,还住了一晚。眼看手中盘缠不多了,就又坐火车往回走。中间还有个小插曲:因为没有钱买回学校的火车票,我和那个同学就买了中途票,结果出武汉站的时候被人家给拦了下来,要求补票。我们皮着脸,好话跟人家说尽,最后考虑到我们是学生,看上去的确寒碜,就放了我们。
期间听说老家有高中在招人,于是干脆回到老家,向那所高中,也就是我现在工作的学校交了应聘的材料,然后试讲。毕竟是在本土应聘,天时地利人和,试讲顺利通过,签约。搞定之后,回家里站了几天,就回学校准备毕业论文。
回到学校后不多久,浙江丽水教育局把电话打到了我寝室,叫我直接过去签约。可那时我已经签约了,就婉拒了那边的好意。如果那时候我没有跟老家的学校签协议,也许我现在可能就在丽水工作了。
现在想想那时确实挺苦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也没有后台过硬的亲戚帮衬,就靠自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串,到处投简历找工作。反观现在的孩子,快要毕业的时候,家长也陪同找工作,忙的不亦乐乎。前段时间,以前办公室的汪老师叫我帮她照课,说是要出去陪她女儿去应聘。听了她的解释,颇为感慨。现在的孩子幸福啊!我想,这应该是中国式疼爱的一个缩影吧。不过,我倒是觉得,连应聘都得家长陪着去的,想必独立性不是很强。作为家长,还是要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