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放学后,我没有让那帮潜能生留下来,我觉得他们够累了,可是两位可爱的优秀女生却说“老师,我们想留在班里写卷子,在家状态不好。”于是放学后,周五轻松慵懒的校园里,就留下了她们俩的身影,她俩是学习搭子,生活中的好伙伴,有很多共同语言,有一天放学时,小丽说老师:“我觉得和妈妈都没话说,她听不懂我们现在小朋友的语言。”
“这是你们之间有了代沟,你可以找小伙伴多多倾诉。”我告诉她方法“也可以向妈妈解释一下你们之间的语言,让妈妈也跟上你们的节奏。”她笑了,“我知道了。”
她俩一起卖过柿子,摆摊卖花,一起春游,童年因小伙伴的快乐而滋养与愉悦,这种精神财富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与创造的。
童年需要倾诉,更需要玩伴,我们大人不知道孩子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其实也无非是些琐碎的事,孩子一直不说话也不好,我们班有位女生学习不错,但特别不爱说话,问她问题从来没有完整的回答过,太胆怯了,但是她和同桌却有说不完的话,经常能看到她和同桌笑着小声聊天。
有一天我批评了那个爱说笑的男孩,我认为他最近学习状态不好,对学习积极性不够,他是家中独子,父母对他期望很高,他也有成为优秀学生的资质,是什么在成为了阻碍呢?是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松懈、贪玩、应付,这种心思涣散的学生最容易成绩不高不低,家长责骂不少,孩子有时清醒又悔恨,但就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成绩忽高忽低,或者中上等浮动。
我们班还有一位学霸,以前是个沉默男孩,从来也不举手回答问题,但是作文写得特别好,心思细腻,因为他专注力很好,坐在最后一排也能数学轻松考100分,而他同桌,同样非常聪明,却因为心思容易躁动,大大咧咧而造成大题失分。我承认快乐活泼的孩子更容易幸福,但是内心平静,从容镇定的孩子更容易出类拔萃。
很多男孩的家长都在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认为男孩就该呵护,对于老师的评价不能正确看待,认为自己家孩子算是优点,做父母的不把自己孩子放在孩子堆里比较,总是和身边某个同龄人比较,总能比较出自己孩子的优势,家长可能不知道孩子将来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他在群体中是什么角色?他的哪些方面优于别人,哪些方面有待提高,做父母的都需要知道并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强化训练。
如果放任他自由发展,认为我这孩子就这样,没法改了,先天如此,那就大错特错了。
家长都希望孩子更好,却不愿意在日常生活中细水长流地引导。
耐心、坚持、冷静、专注是优秀学生必备的品质,你希望孩子做什么样的人,你就做什么样的人,家长的气质决定着孩子,家长关注成长,多观察,多反思,给予孩子丰富的精神营养,助力孩子越飞越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