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曾经觉得写的很不错的文章,投了一次稿,没中,隔了几个月翻出来,修改扩写了后半部分,再投,又没中。
于是这两天在重新审视这篇屡投不中的稿子,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可左看右看都觉得是篇不错的稿子,因为自己是花了力气和心思的,就像看自家孩子,怎么看怎么好。
不过在今晚,耐下心来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再重读、重改后,我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问题就在于我弄混了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
文章内容是成长的主题相关的,仔细读来才发现,第二部分写的主要是给家长看的,而全文实际是写给学生看的,这篇文章出现了两个主体角度,要表达的主旨就显得模糊混乱了。
这不是一篇需要体现双方意见的稿子,我想要的它的受众只是作为“学生”的这一群体而已,所以文字也应该做到“从一而终”。
想明白这一点再看这篇稿子,就会发现问题其实很严重,不是简单的删除写给家长的那一部分就行的,因为即便当初写的时候对话主体有混乱,但段落之间还是相互联系的,一刀切是不可取的。
比起写稿,改一篇稿子更难,要重新梳理逻辑关系,这篇除了开头几乎就是要完全打乱重写了。
改着改着就想放弃了,现在明白为什么有小说作者弃坑了,自己挖的坑,埋起来太费劲了,不如新开一个坑来得更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