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创】互联网创业项目:生于粗放,死于放纵

【原创】互联网创业项目:生于粗放,死于放纵

作者: 盘古创业首席服务员邝桂源 | 来源:发表于2018-11-05 20:14 被阅读0次

    ​​互联网创业项目:生于粗放,死于放纵

    作者:邝桂源      发布日期:2018-11-05

    ofo破产喧嚣尘上,其实事实多于传闻,基本是板上钉钉了。

    2017年初,笔者曾推算单车租赁模式(共享单车)是能赚钱的,并断定ofo会胜出(基于当时的发展情况)。

    可惜笔者没有预料到,包括ofo、摩拜、永安行等单车租赁公司,居然把粗放进行到底,ofo甚至直接放纵了!所谓生于粗放、死于放纵,表现得淋漓尽致,单车租赁行业的三年发展,把互联网创业的病态彻彻底底的表现出来。

    笔者也将借这个话题,把近几年来在创业投资、企业服务方面的所见、所得、所悟做一个汇总,也算是对国内创新创业的一次把脉吧,希望能对后面的创业项目有一些借鉴。

    “互联网特色”是很经典和很到位的一句总结的话。能在国内发展起来(至少走过一段上升期)的项目,绝大多数都是走“互联网特色”的创业模式:从简单粗暴开始。

    举几个例子:

    巨人集团,用借来的4000元钱在《计算机世界》利用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做了8400元的广告,4个月后,桌面印刷排版软件的销售额突破百万大关,从而奠定了巨人集团创业的基石。

    淘宝,雇人到批发市场拉人到淘宝网注册网店,砸钱在非主流媒体(主流媒体被ebay搞定了)打广告,把商家和顾客同时拉上淘宝网,迅速行成流量,一下子打响淘宝网的知名度。

    DiDi,地推人员教出租车司机安装APP,花钱雇人扮乘客下单,把烧钱大法发扬光大,打造出源远流长的“培养消费习惯”流程。

    团购,一夜之间出现上千个团购平台,以红包、返券,乃至直接发钱的形式吸引用户注册和下单,一下子把日常消费搬到网上来。

    外卖,紧跟团购之后,同样是发红包、下单补贴,最终行成两大外卖平台巨头。

    单车租赁,大量投放单车,大量投放广告,大量补贴用户,第一次把所有前辈们使用过的招数组合拆分、加倍投入的去使用。

    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创业项目,基本是同样的路数,其中又是以互联网项目为甚,皆因互联网项目符合所谓“轻资产”模式。

    这些项目的崛起,全部都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先最大化圈市场、圈用户、圈投资,其中很大一部分项目根本没想好后面怎么发展,虽然其BP写的很精彩,实质都是吹牛。

    笔者不认为最大化的圈市场、圈用户、圈投资是坏事,对于初创项目来说,能做到这样是最好的。但是,注意了,但是更重要的是,开始可以粗暴,到一定阶段,就不能继续粗暴,更不能放纵。

    项目具有后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是,客户,如何留住客户。很多互联网项目都强调重视用户体验,不过只是在APP界面、使用流程等进行优化,无异于隔靴挠痒。

    真正重视客户体验,需要体现在全服务流程中:从客户接触服务/产品开始,到接受服务/产品过程,到服务完的客户感受和反馈,到后续跟进(不是再次推销哦),汇总客户反馈来改进服务/产品及服务过程,这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保障项目良性发展。

    可惜的是,无论是巨人集团、淘宝网、DiDi、单车租赁等,都没有把客户体验真正放在重点,特别是DiDi和单车租赁,在发生了多次严重的事故后,居然只顾撇清责任,只顾在媒体、资本市场等作秀,这不得不说真是很有“互联网特色”。

    历史总是轮回。互联网创业项目走的路子,总是“破坏--上位--放纵--被破坏--倒闭”,ofo是目前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

    有人会说,友商的不择手段,让项目只能跟着恶性竞争,没有太多精力放在精耕细作上。嗯,这是事实,也是借口。国内市场之大,一个领域足以容纳多个项目共同发展,只不过不能容纳同样模式的两家企业而已。即是说,造成这种恶性竞争的根源,在于项目产品、服务及经营模式的雷同,甚至是直接复制,其同质化近乎百分百,除了名字、外形等表现外。好比同一个人,带了不同的面具、穿了不同的衣服,这种情况下除了烧钱挽留市场份额和客户这种没技术门槛和简单粗暴的方式,继续放纵,创业者基本不会或者说不知道如何花心思去思考如何做好客户体验。

    笔者认为这是巨大的浪费,无论是对社会、对投资人、对客户,也是对项目团队、公司员工的辜负。以ofo为例,在获得投资及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和客户后,理应投入人力物力,来改进单车的质量、骑行感受、车辆维护等,以及营造ofo社区、区域性的ofo用户活动,建立ofo社交平台,向其他领域延展。

    多数人都知道,服务人是最难的事情。互联网项目本质还是服务于人,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把资源和人力投放在获得客户之后的客户服务之中,才是真正的项目竞争力所在。京东之所以发展起来,一大杀手锏就是把3C产品的销售和服务进行了标准化,在消费者受够了电脑城黑心商家、某宝上的真假难辨、代理商的大刀宰割后,毅然成为京东的用户。

    需要声明:笔者不认为京东已经做得很好,也不是给京东做宣传,相对于其他电商平台,京东算是做得还算不错的一个。

    其实京东也是学了美国亚马逊美国亚马逊公司抓住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命脉,在配送模式、实行零库存、降低退货比率、减少送货成本、配送中心、扩大运输批量、发货条款、送货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手笔投入,并建立起有效和通畅的客户消费体验。多数做电子商务的公司都盯着美国亚马逊的定价策略、促销策略等,却有意无意的忽略其核心部分的用心设置,包括相互独立又部分融合的产品展示的页面设计、多方位的搜索引擎和标签、友好的问题解答交互(包括用户反馈)、设置读者论坛等等。这些细节很好地提升了消费者的选购过程的感受、购买欲望和购买后的形成的粘性。美国亚马逊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贩卖商品的平台,更加是很多国家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圈子。其后衍生出的AWS服务等等,相对于聚合的全球高净值的近一亿Prime会员、至少有六千万名美国会员(将近一半的美国家庭),不值得一提了。

    反过来看国内的互联网项目,虽然号称用户数亿(水分多少不说),但用户的忠诚度、后续消费的根基却并不牢固,甚至没有,除了不停烧钱来留住用户,剩下的只有祈祷竞争对手尽快垮掉了。笔者曾在前文《中国式创新:依旧处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思路》中做过论述,欢迎有兴趣的看官翻阅。

    关于如何做好用户/客户体验、服务,这不是笔者的擅长之处,相信会有很多行业人士对这方面很在行,也有不少成功经验,可以多交流多学习。

    总的来说,创新创业浪潮还将延续,简单粗暴的互联网创业项目也将陆续上演,对于社会、消费者、机构等,是否需要这样的简单粗暴的项目,交给市场验证吧。如果有人做pian子,又有人做sha子,也不是什么坏事,用户就要保护好自己的利益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互联网创业项目:生于粗放,死于放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le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