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一的时候,不知道哪来的勇气经常离开学校去外面做兼职,我记得那个时候有人对我说:“你要去见识一下真正的社会,不能整天呆在舒适区,不能做被温水煮的青蛙。”
我信了,于是每逢周六日或者工作日期间没有课的时候我都会跑出去做兼职,还是做那种工作一天才六七十块钱的廉价劳动力。晚上回学校喜滋滋地和小伙伴们搓了一顿,三分之二的收入没有了,最后我很乐观的告诉自己:今天不赚钱还没有钱花呢,出去正好还可以省下一顿饭钱。
那个时候的我们,对于钱的概念大致就是一顿胡吃海喝,一件好看的衣服或者一次方特欧乐堡之旅。单纯的我们把一些并不存在的联系强加起来,美名其曰:“经济独立”,然后以此当做对自己无知的自我安慰。
再后来我去了一家房地产公司拉访,招我们的人告诉我们,一个月做满三天就可以。当时我想:挺好的一份工作,也能学到一些房地产知识,同时锻炼交际能力。同大多数的房地产公司一样,他们在各大商场都有展厅驻地,我们的任务就是把门口来来回回的人流截住,然后问他:老师您看不看房子?有礼貌的会告诉你一声不看,还有的就头也不回的走了,掌握的一些房地产知识也都无用武之地。
我们管理学老师后来给我们分析关于大学生兼职的时候说道:“我不建议大家现在去做这种拉访、推销性质的工作,成功的几率远远小于失败的几率,你们现在正处于价值观成型的阶段,这对你们自信心的打击是巨大的。”
后来再想想,的确是这样。
学习知识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读书和上课,而能力,也只有在配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之后才能更好地发挥。
在房地产公司时我的顶头上司是我们学校毕业的一个学长,有一次他和我聊天,对我说:“学校的课该翘就翘,反正学了都没有什么用,我大学的时候就没有怎么上课,你们现在出来锻炼一下挺好的!”
我不敢苟同,我只知道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不能太过于武断,要对自己的言语负责任。
在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利用年轻人的“贪”和“锻炼自己”的决心,去压榨他们青春的价值,至于压榨完了他们该怎么办没人会负责,青春应该是用来学习打基础的。

大二上学期刚考完宏观,我和班里一位男同学一起吃饭。他笑着对我说:“我这一学期都没有怎么学习,考试还考得不错,而且整天学这些东西也没用,以后就不用学了。”我笑了笑没有说话。
看我不说话他又继续说:“芳,你知道有一个词叫‘时间价值’吗?就是指一个人在相同的时间里学习到的东西的有效性,你看我现在(他说他在创业),显然在外面学到的东西比课堂上有用。”
我沉默,我不知道把“货币时间价值”这个概念偷换到他所说的道理中是对还是错,我只知道在这个三观易碎的年纪里,保持沉默便是给对方最好的答案。
太多人忽悠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入伙做各种事,以钱入伙也好,技术入伙也好,但是在未经正规公司磨练出属于自己的工作能力之前,去做所谓的创业,根本就是能力配不上野心。
刚来大学那会儿,我也一心想着创业,我想:现在我们国家这么支持大学生创业,雷军也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我也要做那个站在风口上的人。
于是我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大学创业的后备准备计划,包括兼职、实习、做点小生意等等,前前后后列了十条计划,唯独没有学习。
许多人被问到大学四年最后悔的事情,他们的回答都是没有好好学习,后悔没有利用好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这些时光,明明可以去图书馆,却被花在了无用的社交上;明明可以学习一技之长,学会一门语言,却被用在了被窝里;明明可以改变自己,却废在了游戏、肥皂剧中。
悬崖勒马,为时未晚;船到江心,补漏已迟。
大学给我们的选择空间很大,我们可以去做兼职,但是不要成为别人的廉价劳动力。做一件事情要有自己的目的性,如果为了钱的就去找一份高薪工作,再苦再累都值得;为了工作经验就去一家正儿八经的大型公司做实习生,哪怕不要钱。
二者兼备的工作也有,前提是有被这样的公司选择的资本。我们现在处在能力阶层的底层,但我们有上升跨越的机会。
乱世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人才,专心做好眼前知识的沉淀,积攒能量、厚积薄发,达到一定的能力层级之后,再去申请一份高质量的工作。
不要贪图年轻时的光芒,静下心来掌握真本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