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真的太开心了,我终于联系上了大学里的老师杨老师,上大学的时候,是她对我的帮助特别多,当然了,有一方面是因为我是好学生的原因。诚然,好学生在学校里是很受老师欢迎的。
2007年,我们大三了,我们四个人委托了杨老师帮忙找实习单位,老师是教电视制作,在电视台工作过,有这方面的人脉关系。
幸运的是,杨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当地的水泥厂里的电视台实习,在那里实习,我知道了什么是非线性编辑,看到真正的演播室,只是可惜,因为我的普通话的不标准,有些播出方面的实习没有得进行,不过也非常感谢杨老师的帮助。
在我们毕业的时候,杨老师还请了我们一批人吃散伙饭,是吃的蘑菇行,全部都是菌菇的,而且旁边都还有专人的小男孩帮我们按照不同的菌菇分类的方法进行放菜,特别有意思。那顿饭我们吃得非常开心,也跟老师留下了合影,留了老师的邮箱,而老师因为年龄的问题,用电子产品也比较少,邮箱她几乎也没有用的。
毕业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方式。
后来,我还麻烦杨老师帮我取了一下毕业证邮寄给我。现在想想,自己还真是厚脸皮,怎么能让老师帮忙取东西呢。让老师成了自己的手下为自己服务,实在是惭愧。
不过幸好我们有一个大学群,里面有我们的班主任。
我也是在去年的时候,在群里说什么事情了,才记得加班主任的微信。
我问了班主任后,我才知道,学校已经升级为本科学校,换了地址,改了名称,学校也新增加了自媒体的科目学习。还可以一起互相讨论。
今天,我突然想到要联系班主任,问问是否有新闻采访技巧的书籍推荐,才想起了问杨老师的事情,这才有了,能联系上杨老师。
季老师推荐了杨老师的号给我,还说她已经很久就不在学校,去了哈尔滨当老师了,她不确定是否能加上。
我还是非常期待的加了老师的微信,特地注明:杨老师,您好,我是你的2004级的新闻班的学生文又又。
我写下这些字的时候,我特别激动,盼望着能早日加上老师的信息,了解老师的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后来,当好友的信息提示通过好友请求,传来的信息:你好,文双,我特别激动,都有点想哭了。
谢谢老师还记得我,我当然是盛情邀请老师过来玩,上海,苏州随便,可以陪陪老师,感谢老师当年的帮助之恩。
也顺便跟老师请教一些有关新闻采访之类的事情,祝福老师身体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