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惑,不知道怎么做。比如当孩子不想睡觉,爱扔东西,不想吃饭,有时总是哼哼唧唧的,怎么哄都不行时,很多时候都会凭着自己的“本能”来教育孩子,用吼叫的方式来让孩子服从命令。有时对有些不好的习惯又视而不见,总以为孩子大了就懂了。打骂并没有让孩子更听我的话,反而总是跟我对着干。
面对熊孩子,不断挑战你忍耐的极限时,有时不得不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表面上看似孩子对你服服帖帖的,但是内心并为真正对你信服。溺爱同样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你以为对孩子纵容和迁就,满足孩子孩子的需求,就是爱孩子,却让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为什么说打骂和溺爱都不好,并且不管用呢?如何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格呢?今天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这本书教授我们具体技巧,帮助解答育儿难题。
作者是实战派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她有着40年育儿经验。她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家庭教育演说家,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曾著有《0-12岁:帮孩子养成好习惯》,这本书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被列为教育界经典读物,而作者也曾多次被奥普拉邀请参加电视节目讲授育儿知识,她的育儿理念和方法影响了无数家庭,让他们走出了育儿误区,解决了很多家庭麻烦。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这本书,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为我们展示了改变孩子行为的具体技巧,通过调整父母自身行为,实现与孩子的良性互动,有效避免育儿中的冲突和矛盾,继而培养出独立、有责任心和幸福感的孩子。
一、 父母的行为决定孩子的行为
曾经微博上有一个话题#建议父母持合格上岗证# 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有网友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行为不端他们能教出好孩子吗?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随意打骂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的确,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孩子的行为多数是在模仿父母而形成的。所以,为什么有人会说,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呢?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成为我们期待的那样,懂事乖巧,不要出任何状况,但现实中,往往情况百出,不在我们掌控中。改变自己都难,更何况是别人。
作者伊丽莎白.克拉里提到:“当你改变自己时,同时会改变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他人也必然会对此作出回应”。
只有改变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态度,别人也会因此而改变 。
教育孩子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会遇到很多挑战和困难,当问题出来的时候,很多父母想当然的去寻找答案,而不会从自身出发,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孩子带来了影响。
那么,父母如何从自身出发,改变自己的行为呢?
书中提到了儿童教育的“三角凳原理”,在生活中三条腿的凳子才能立的稳,而儿童教育也是如此,也需要“三条腿”:
1.明确个人的价值观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知道自己更看重什么,就会知道自己的价值观会如何影响到对孩子的期望,那么,这种教育方式就会很有效。只有父母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才能解决因价值观而产生的的冲突。比如,当一个1岁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好奇的时候,你会觉得他很可爱,但是如果换成5岁的孩子会如何,你不会觉得他可爱,反而会觉得他在捣乱。可见,父母的价值观以及孩子的行为特质也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有所变化。
2.对孩子的行为保持合理的期待
必须根据孩子实际情况来调整期待,在育儿中,有些父母总会显得很焦虑,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每个孩子发育水平,接受能力都不同,有的孩子学的快,有的孩子学的慢。比如,很多孩子到了1岁之后都能够学会走路,如果孩子11个月了,还不会走路,如果你过分担忧,这种焦虑就是不必要的。
3.对自我需求的尊重
孩子出生后,父母的关注点自然而然都会在孩子身上,关注自己很少。如果自身的问题都没有解决,那孩子的问题还能轻松解决吗?只有父母自我感觉良好,才有能力去解决与孩子之间的疑难问题。只有父母幸福了,孩子才会幸福。
所以,父母要想改变孩子,就要从改变自身开始,明确个人价值观、对孩子保持合理期待、重视个人需求,你才能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解码孩子行为密码,管教孩子才能真正起到效用。
二、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从这5步开始
当孩子遇到麻烦时,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主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解决多了,孩子就会很依赖父母,下次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主动找父母解决,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有责任心的孩子,从小就要学着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虽然刚开始会比较难,对父母对孩子来说都存在挑战,但只要慢慢引导孩子,孩子就会发生变化。
那么,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如何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改变孩子的行为呢?
1.界定问题
我们要从行为上去界定孩子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话,让你感觉很烦恼。要清晰的描述具体的事情,而不要很笼统的说孩子好或不好。也不要随便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比如,孩子把玩具扔在地上,你说孩子太坏了,太粗鲁了。这样说的话,反而激起孩子的逆反心里。
2.收集信息
首先,多观察孩子的行为,该行为发生的频率,多久发生一次,是早上还是晚上发生的多。
其次,观察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当前孩子发育水平,是否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如此。比如,1岁左右的孩子都会咬人,如果你知道这个阶段的孩子在长牙齿,你可以给他磨牙棒,就可以解决问题。
第三,要界定问题,是孩子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比如,孩子找不到东西了,急的哭起来,这时就是孩子自己的问题。父母在工作,而孩子把电视声音开的很大,那么,孩子的行为让父母很烦恼,这时就是父母自己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是谁的问题,就要由谁去解决,双方都不能参与到各自的问题中。
3.探索潜在解决方案
要找到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根据孩子的需要和自己的需求,想出切实可行的一切办法。
4.评估和选定、实施方案
罗列出你想出来的这些方案,将那些费时费力、费钱又伤害孩子自尊及无法满足自己需求的方案都排除掉,留下既能满足孩子需求又能满足父母的需求的方案。
5.评估解决方案
如果你所筛选出来的方案,是成功的,那么就继续鼓励孩子,如果是失败的,那就回到界定问题开始,重新来一遍,最终找到令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而父母就是作画的人。在孩子的各个发育阶段,都有不同的行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一以贯之,用相同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因为,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应该如何应对这个世界。
三、调整自身行为,让孩子更乐意配合父母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听话懂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总是不断。越想让孩子听话,越难掌控孩子。当发生矛盾冲突,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惹恼我们时,我们总是用最传统的方式来制止孩子,来显示家长的权威。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会把我们推开,我们也很难走进孩子的心里。
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避免冲突,让孩子也更乐意配合我们呢?
1.整理情绪,积极倾听
当孩子和父母之间发生冲突时,父母的情绪经常像失去了堤坝的洪水,很有杀伤力。有时候会说出一些伤人的话,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如果没有了解孩子的问题和需求,就会凭着自己的“原始脑”来发泄情绪。父母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或者是在被气得不行时,暂时到另一个房间去冷静,心情慢慢平静下来之后,再去解决孩子的问题。
我们要学会积极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同理心来倾听,并反馈孩子当下的感受表示自己的理解,这样孩子更容易向我们敞开心扉,更乐意说出他们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母要做的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孩子通过解决问题,也会获得自己的价值感。
2.避免重复,协助孩子服从
作者提到,孩子依赖个人经验来解释他们认识的世界。孩子一般不是听你说什么,而是看你之前是怎么做的。明智的父母不会一直重复命令孩子,父母不应该强迫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思来做。
巴顿.怀特在《人生最初的三年》中写道:那些“有出息的孩子”的父母几乎不会重复自己的要求。
当孩子发生不可接受行为,父母说了第一遍,孩子没有行动,那么父母就要协助孩子一起完成。比如,孩子爬在桌子上,如果你说了第一遍他还是没有下来,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不是一直重复我们的命令,而是直接把孩子从桌上抱下来,告诉他们这样做有什么不对。
同时我们要说到做到,你说出的话,是你能做到的,答应了孩子的事情不要轻易变卦,如果你要让孩子做什么,而自己却不坚持,那就等于教育孩子不要听你的话。比如,你对孩子说,我们该睡觉了,就不要拖拖拉拉的,到了时间就马上行动。如果孩子不愿意睡觉,你可以对孩子说,是我抱着你上床睡觉,还是你自己去睡觉。如果他还是不愿意,那么你就直接抱着他上床。只要你坚持你的要求,孩子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试探你。
3.适当忽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有时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父母带来困扰,而这种行为还不具备破坏性和危险性的时候,父母就要选择忽视它,对它置之不理。比如,孩子学会了说脏话,制止诀窍不是一直强化制止这种行为,而是不作出回应,这样孩子慢慢的也就不再说了。
当孩子闹脾气脾气时,父母就要做一些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比如,书中有个妈妈,当她的孩子发脾气时,因为孩子闹的太久,让她很心烦气躁。她没有发火,而是走到客厅去弹钢琴,当孩子听到钢琴声时,随即停止了哭泣,并走到妈妈身边,坐下来听妈妈弹奏钢琴。如果换成我们,可以拿她喜欢的玩具,当着孩子的面,自己先玩起来,并弄出很大的声响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一会儿,孩子也会坐到你身边和你一起玩。
父母的情绪、态度和行为都会给孩子带来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情绪稳定的父母,孩子的情绪也是稳定的。当我们被孩子惹恼时,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的指责、批评孩子,而是冷静下来,真诚聆听孩子内心,及时关注孩子的需求。只有及时调整自身行为,才能改变孩子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这本书还提到很多方法和技巧,帮助父母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摆脱打骂和溺爱,培养出孩子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这里篇幅有限,只能举出一些养育孩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本书还列举了育儿过程中常见问题的150种方法,这些点子都是直接可以拿来用,但是有时父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适当调整。
没有哪个孩子是完美的,父母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孩子,只有接纳和包容孩子,亲子关系才会愈加亲密而和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