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卖硬件还是造生态?——国内智能手机的市场竞争逻辑

卖硬件还是造生态?——国内智能手机的市场竞争逻辑

作者: 别踩西瓜皮 | 来源:发表于2015-02-02 18:06 被阅读140次

    在《学不来苹果打得败三星》一文中,我们简要盘点了目前国内手机市场的总体格局,只是对市场竞争形态进行了事实的梳理,但是没有回答为什么国产手机“学不来苹果,打得败三星”的根本原因。在本文中,我们试着从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逻辑给出我的答案。

    要分析国内智能手机的市场竞争逻辑,我们先要回到“智能手机”本身上来。可以说,如何理解“智能手机”的性质决定了手机品牌厂商的市场战略。在笔者看来,我们可以从智能手机的“产品属性”与智能手机厂商的“战略布局”两大维度分析,就能清楚地理解目前复杂纷乱的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背后的竞争逻辑。

    先来说第一个维度——产品属性,就是产品能给消费者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要素。为了分析方便,本文将智能手机的产品属性简要地分为两个方面,即功能性与身份性。功能性属性就是能实现智能手机的一般性能要求,而身份性属性则是能满足使用者的情感、身份、社交等更高层次需求。

    另一个维度是手机厂商的战略布局,在本文中可以这里理解,手机厂商是否靠销售“智能手机”硬件来赚钱。可以认为,在小米手机横空出世之前,基本上所有的厂商都将智能手机视为一个“传统硬件产品”,各大手机厂商主要是通过销售“硬件赚钱”,而小米颠覆了这个逻辑,它以成本价销售“硬件”,以小米手机来搭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态端口,通过生态链条上的附加值来盈利。

    基于上述的分析框架,笔者做了一个象限图,根据每个品牌的特点做了相应的分类。以下我们就围绕此图,具体阐述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逻辑。

    1.苹果

    iPhone是目前市场上最成功的产品,没有之一。

    从产品属性层面看,iPhone属于身份性产品,如乔布斯所说,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其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上代表了当前智能手机的最高水平,高端人士用iPhone不会觉得丢人,屌丝群体用上iPhone逼格立马得到提升。尽管iPhone的售价不菲,每一代iPhone的发布还是能引发购机狂潮,为苹果带去滚滚财富。

    从战略布局的维度看,iPhone则是苹果布局移动生态的重要端口。苹果集硬件与软件为一体,构建起独立却不孤立、闭合却不封闭的生态系统,成为一个平台型企业。如果说世界上最强的竞争力是掌握规则的制定权的话,那么苹果在以iPhone为核心所构建起来的这个平台生态系统做到了。到目前为止,苹果的商业模式是天下无敌的。当然,在世界上没有永远不败的商业模式,如果硬说苹果的商业模式的有什么罩门的话,那么就是现在iPhone本身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也。

    2.三星

    在本质上来说,三星还只是一个销售手机硬件的公司。

    从产品属性上,三星采取了机海战术,高端产品Galaxy与Note系列,属于身份性产品,是当前智能手机的旗舰机型,为三星带来大量的利润;在中低端市场,三星则采用撒网捕鱼的方式,投放了非常的机型,多得我傻傻分不清楚究竟有多少种系列,这些手机完全属于功能性产品,以走量为主。三星采取这样的市场策略与其自身的优势竞争能力密不可分,即拥有最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从处理器、内存到屏幕,甚至是手机壳,一应俱全。这使得三星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推出相应的产品投放市场,这也是它能够避免像诺基亚和Moto那样的命运的原因。

    从战略布局来看,到目前为止,我们也没有看到三星有构建起像苹果那样平台系统成功的可能性,尽管三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相信在未来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目前手机的OS系统竞争格局已定,谷歌的Andriod、苹果的ios与微软的Windows三分天下,三星自己的Tizen系统上台唱戏的可能微乎其微。

    2014年,三星在中国市场遇到了重大挑战,在高端市场被苹果牢牢压制着,旗舰级的大屏幕优势不再;而在中低端市场上,国产智能手机强势崛起,小米以全新是市场逻辑开启了国产手机的又一波高峰。

    3.小米与魅族

    小米手机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竞争逻辑,成就了“小米神话”。2014年,死磕小米的魅族也开始用这种竞争逻辑改造自身。这个逻辑就是“用具有极致的性价比的产品,构建起一个生态系统平台,通过硬件之外的增值服务赚钱”,到目前为止,市场还没有完全证明其成功,但显示出了惊人的商业力量。以下,我们就以小米作为分析的标杆。

    从产品属性上,小米手机是功能性大于身份性,小米手机定位为中端,“极致发烧”的本质上是强调质优价廉,消费者购买的更强大的产品功能,而不是品牌溢价。当然,小米还是具有一定的身份性,但更多是一种群体性认同,即屌丝人群,而非像iPhone那样具有社会炫耀的身份性,不能有效提升使用者的逼格。小米推出的“红米”手机更是低端功能性智能手机,完全谈不上身份性,满大街的大叔大妈们都在用。为了提升小米的品牌价值,就在1月15日,小米发布了定价2299的小米Note(高配版定价3299),力图打破了自己“质优价更廉”的品牌形象。

    战略布局才是小米取得成功,并被投资者看好的根本所在。智能手机硬件是平台的载体,而智能手机操作系统OS才是平台实现的土壤。谷歌的Andriod的系统开源,只要通过审核,就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大手机厂商.不同于HTC、三星等手机厂商,只是简单的在系统中加上自己的皮肤,然后靠销售硬件赚钱,小米的逻辑刚好相反,花了一年打造了深度定制的安卓系统MIUI,在拥有了良好的口碑与相当的用户量之后,推出了极具性价比的小米手机,力图构建苹果一样的生态链系统。不同的是,苹果的生态链逻辑是基于硬件iPhone构建起来的,ios系统是自己完全掌握的,别无分家;而小米是基于软件MIUI构建起来的,但底层系统属于谷歌。小米可以做到,别家经过努力也完全可能做到。这正是小米的战略布局的罩门,2014年的魅族就是完全复制小米的战略布局。凭借优于小米的产品品质,魅族成为小米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对手。

    在传统厂商中,华为的荣耀、中兴的努比亚、金立的iuni、联想vibe也是小米的学生,但很多都是得其形而学不到到本。所谓本,在我看来就是小米的互联网思维。传统厂商只是把互联网思维简单看成是通过互联网渠道低成本的销售手机;而小米的互联网思维是生态链布局战略思维,低成本是生态链构建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4.Vivo、Oppo与华为Mate

    Vivo、Oppo是国产手机中的异数,它们是很纯粹手机硬件销售公司,他们通过电信运营商、专卖店等传统渠道销售,互联网只是其销售渠道之一,其模式刚好跟小米的发展路径相反。

    做营销的人有一个共识就是,那就中国的市场实在太多元了,一线市场与二三线市场有着非常大的差异。Vivo手机的操作人可以说是深得其中三昧的高人。我们可以将Vivo的成功模式概括为“小而美”的市场战略,即市场聚焦+精良产品+精准营销,成功打造出了年轻时尚的品牌形象。

    在市场聚焦上,Vivo主打消费人群是那些追求时尚、乐趣与品质的年轻人,他们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买不起苹果、三星等高端旗舰,他们渴望时尚年轻的产品,但并不热衷魅族、小米等互联网品牌手机,对华为、中兴、酷派等传统品牌手机不感冒,那是他们父母用的手机;他们价值观与消费观还不成熟,容易受到自己喜欢的人或物影响,关住娱乐,追逐偶像,因此极容易受到各种娱乐性电视节目、杂志与报刊、电视剧、电影等的影响。因此,Vivo时尚的产品外观设计、Hifi的音乐概念与年轻化品牌形象,与这群消费者的消费诉求契合在一起。同时,Vivo投入重金,在拥有广大年轻观众群体的湖南卫视冠名了数档知名的娱乐节目,营销的弹药精准的击中了产品的消费群体。

    在战略布局上,Vivo像绝大多数Andriod系统手机一样,只是加了张皮而已,并没有去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Vivo的成功在打破了国产手机无法进入中高端市场魔咒。华为Mate7系列手机就是非常好的学生,不过它主打的是商务消费群体,他们消费理性、追求产品品质、性能稳定,这些跟华为的品牌气质非常一致,因此,华为Mate7的推出,成功切到了一块蛋糕。

    5.金立等传统手机

    对于金立这些传统手机厂商,没有说什么值得书写的,他们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产品竞争模式——大规模生产、价格战取胜。然而,这样的模式越来越走不下去,只有被时间淘汰的份了,就像在传统功能机时代的波导一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卖硬件还是造生态?——国内智能手机的市场竞争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qr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