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饭局上,一位单位的中层干部突然冒出惊世之调侃之语,微缩大致的意思就是:审计就是老板的一条看门狗,就是东厂太监。虽然博取在座部分同事的勉强一笑,却也给好好的饭局大煞了一番风景,搞的我们是胃口全无。在这位中层干部眼里的审计的形象仅仅是一条狗、一个太监而已,作为内部审计从业者,未与之多做磨嘴,抿嘴一笑而过,最为难过的是该中层也曾从事过内部审计工作,却在从事非审计岗位时与单位审计部门发生了生层次的矛盾,总觉的审计部门在背后给他穿小鞋,人生观和世界观多少有些扭曲。这也多少给我们一些安慰,至少我们的审计工作能够让他们觉得憎恨,也一定程度上说面我们审计的成效与威慑作用,坚持审计原则和工作流程,不怕影子歪,这是我们内部审计工作的一身正气之根本,留给被审计部门或人员也只能是嘴上痛快一会罢了。
在之后的一次内部审计座谈会上,我将上述的情况做了个案例讲解,却引申出了我们对内部审计工作为了谁的探讨?
内部审计为谁工作?这个话题本身不值得探讨,因为在内部审计控制制度、规范里均有体现,每一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均应该理解,而且了然于胸。但实际并非如此,无论从业者或者非从业者都有各自独到的见解。理论上我们是向股东负责,通常向董事长报告工作,我们的直接服于股东利益,是股东获取经营、风险及内部管理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成效的独立第三方;因此内部审计是老板的一条“看门狗 ”,实不为过,从外在表现形式上看的确有同工之妙,不得不让人对那位中层干部独到的思维能力赞叹不已;但我所理解的内部审计,并非一条“仅为老板服务的看门狗”而已。
从我对内部审计世界观出发,我认为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主责是服务于股东会,或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我们直接手受雇于公司的出资者,也就是股东;二是服务于经营管理层,即总经理等高管层(不同企业称呼不同),通常为受雇于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等;三是服务于企业的各个组织单元及成员。通过服务上述三个层级,形成了内部审计的信息收集、反馈、上报、整改等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因此,我认为通常理解内部审计只是向董事会(董事长)负责的概念有失偏颇,并不全面,因为从企业价值理念出发,审计是为了更好的落实和实现企业的经营理念与价值,他本身更具有普遍的社会性,而不单纯是简单的因雇佣关系而完全作为股东的看门狗地位存在,那内部审计的价值体现就淡化或弱化了。
一是服务于股东及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通常为直接向董事长报告工作)。取决于受雇关西的本质,内部审计代表股东利益的属性仍然是第一位的,谁发我们工资,我们首先为谁服务,这个是现代商业关西的基本准则,从企业价值实现及股东权益保护出发是是我们内部审计工作之根本。在过去的三十年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70%以上中小企业老板并不十分重视内部审计,特别是50%以上私营中小企业主并不愿意花钱去请审计人员,中国的大部分中小私营企业家族经营痕迹明显,股权结构简单,并秉承中国特色的“两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决策层和经营层统一化,职业经理人之路尚处于初级阶段,老板即是董事长、又是总经理,甚至还是仓管员,所以内部审计在中国还算是新兴行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壮大,部分觉醒的企业主开始意识到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等的重要性,逐步引入了内部审计人员为企业良性发展保驾护航,内部审计工作也逐渐得到企业主及股东的重视,他们逐渐深切的体会到,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已越来越难以全面、及时和客观的掌握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的管控情况,急需一个独立的、代表他们自身利益的组织来监督、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他们提供基于“独立”视野的经营管理分析报告,为他们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客观的证据材料,保障企业经营行为的正确性和可预见性。因此,内部审计雇佣方为股东,即企业主门,自然我们最直接的服务对象即为股东,代表股东利益履行岗位职责。
内部审计工作最基本的保障是它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机构的人事、薪酬、福利等直接由股东决定,而非经营管理层;独立性也体现在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不受经营管理层管理行为的制约,可以有事前、事中参与,但不参与决策,可提供事前、事中的审计建议,确保了审计结论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二是服务于经营管理层。从职责本身看,内部审计是审计人员站在股东的立场来监督经营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行为,一定程度上具有对立性,比如,我们国家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本身不健全,经常出现职业经理人架空企业决策层,经营管理行为不代表大部分股东权益的案例。但是我们说,经营管理层的管理行为首先是需要根据股东会的决策履行管理职责,行为本身也是体现股东意志,架空和损伤股东权益往往发生在企业组织架构和内部控制不健全的情形下,属于特例。内部审计的审计行为与规范的经营管理层的管理行为的目的具备一致性,都是代表股东意志和权益,两者又是站在同一战线上,都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利益。
基于上述的理念,我们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也是经营管理层手中治理企业的良方妙药,是经营管理层为纠正自身经营管理不当的重要参考之一,一定成都上与“国之内参”相媲美。在大部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健全的企业中,大部分都建立起了有效的内部审计部门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就内部审计检查发现问题,通过特别会议、特别程序或者有效的沟通形式达成意志统一,落实整改、纠正不当行为,获取最大化的经营收益。当然这个过程中可能也会出现矛盾和对立,根本在于沟通的成效和对问题的认识,在于经营管理层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审计报告质量和意见是否合理、适当。
另一途径就是内部审计报告报经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往往是董事长)后,其对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后,会以既定途径、流程反馈至经营管理层,比如要求、决议等,及时指导、纠正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到不当行为,这是被动纠正行为,也是审计工作成效服务于经营管理层的一种最为有效方式,而大部分的审计成效以此方式体现,再结合内部审计部门与经营管理层的有效沟通。
因此,我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同样也是服务于经营管理层,为他们的经营管理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主动采纳或者是被动纠正。如果破除经营管理层避免暴露问题的心理障碍,能够正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搞内部消化,内部审计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行为出发点是一致的,当然这可能是一种绝对理想主义的模式,现实中仍然会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的。
三是服务于组织的各个部门及成员。内部审计成效最终体现在被审计的部门及成员有效纠正不当行为,有关部门依据审计发现问题,修正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对存在违规行为人员按章进行问责,使被检查部门、人员能够在合理化的制度、流程下工作,确保各个部门及成员能够避免违规及不当操作,提高企业的经营规范性和效益性。从这个理念出发,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受益人是企业的各个部门及成员,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是充分保障员工正确履行职责的基本途径,也大大降低了因为不当经营行为给企业、员工带来损害的可能。同时,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要求通常具备共同适用性,对未被检查的主体也同样适用,古人云:“有则改之,无则加冕”,企业组织内的其他部门及成员可以参考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要求,做到自我剖析和自我纠正的作用,为部门及员工防范风险于未然。当然审计必然会对部分违规部门及人员进行问责,会制裁那些存在与制度、规范不符的行为人,内部审计的职能要求其具备权威性和威慑力,这与服务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及成员并不矛盾,因为审计行为制裁的是损害企业利益的人员,本身就是代表企业及员工的正当利益。
从我们内部审计工作者的视野去看审计在企业活动中的服务对象,除股东外,我们与经营管理层和企业组织的部门、成员之间并不存在根深蒂固的矛盾,并不是“一条狗”看着门内的一群人的概念,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意见都是建立在充足的审计依据和客观的逻辑分析之上,我们的工作目的与股东、经营管理层及员工的工作目的有很大的重合性和一致性,都是为了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实现最大化的企业价值、股东利益和员工权益。只是经营管理层、员工及内部审计人员站在不同的位置、角度去思考问题而已。
而工作目标都是一致,服务对象也是明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