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白茶茶汤里小气泡久久不散,说明茶汤有什么特质?

白茶茶汤里小气泡久久不散,说明茶汤有什么特质?

作者: 5a07440aa8e2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20:26 被阅读18次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白居易跟元稹,在唐朝的泡妞界,是哼哈二将。

俩人经常约着一同上青楼,并且,还会互相交流泡妞心得,以及,把自己觉得不错的姑娘,分享给对方。

唐人的这种重口味,我们现代人当然接受不了。

SO,村姑陈极其不喜欢白居易和元稹。

连带的连他们的作品也厌恶上了,虽然王小团频频表扬这二人诗作有才气,但是,村姑陈是道德上有洁癖的人,岂能与此等渣男同流合污?

然而,白居易写的一首长诗,还是在一个夏夜的夜晚,打动了村姑陈。

那时候,正在喝一杯稠度极佳的白毫银针。

陈化一年,汤水极之稠滑。正试图用舌头把汤卷起来,慢慢感受那种稠度和滑度。

手边的唐诗选翻着,眼睛一溜,就溜到了一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那一刻,醍醐灌顶。

口中的茶汤,与诗里的景象,重叠在一起。

原来,这般稠滑的茶汤,竟然有如凝脂般的感觉。

好白茶茶汤里的这种稠度和滑度,居然可以跟人类吹弹可破的滑腻肌肤,划上等号。

《2》

后来喝白茶,每次喝到银针系列的那几款茶,比如头采米针,头采荒针,荒野银针,特级荒野牡丹,抛荒银针,白毫银针...... 总是能从它们的茶汤里,喝到长恨歌里”温泉水滑洗凝脂“般的稠滑度。

澄净清月色的茶汤里,小气泡一个接着一个,浸润在汤的表层,像是茶汤面上生出的小眼睛,两毫米大小,灵活地盯着我们。

你端起茶杯,晃,再晃,小气泡随着茶汤平面一起晃动着。

茶汤的表面,并不像普通的水的表面那样,晃动时会在表面形成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如此稠滑的茶汤被晃动,只会整个汤面一起晃动,即使杯子的晃动幅度大,汤面也不会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只会像镜子一样,平行晃动。

小气泡们,就在这汤平面上,随着一起摇动。却丝毫不破。

很奇怪吧。

后来去咨询学生物的朋友。朋友举了个例子。

一片池塘,如果里面水很清,没有微生物,没有藻类,那么,它被风吹动,必定会荡起波纹,所谓“吹皱一池春水”是也。

然而,如果这片池塘里,微生物很多,藻类很多,浮游生物很多,那么,这片池塘里的水,自然稠度就高,它的表层会凝结得像一面镜子,风吹动时,就吹不皱它,只能徒劳地拂动几下池边的芦苇。

这道理放在某些白茶的茶汤里,也很适用。

比如,白毫银针系列白茶的茶汤,在茶汤注入茶杯时,很容易形成不散的小气泡,或者,汤面形成一个镜面,风吹不皱,晃动时,整个汤面集体摇动,绷得紧紧的,像一面小皮鼓,也是因为茶汤里有微生物的缘故。

听完朋友的话,村姑陈茅塞顿开。

原来,茶汤里白毫多、内含物质丰富的时候,汤就稠了,滑了,凝固起来了。

倒茶时在汤面上形成的小气泡,被这稠滑的茶汤包围起来,凝结在茶汤的稠浆里,自然就久久不散。

一切的一切,都只因为茶好,内质多的缘故。

《3》

但是,并非所有白茶的茶汤,都会形成镜面效果,形成不散的小气泡,拥有稠滑度和丰腴的内质。

只有那些内质丰富的白茶,才可以拥有这样的茶汤。

老白茶,理所当然地内质丰富,能拥有稠滑的茶汤。而新白茶里,则有一部分白茶,明显的汤水稠滑,淳和绵长。

比如,新白毫银针家族:白毫银针,荒野银针,头采米针,荒野米针,抛荒银针。

比如,特级白牡丹,特级荒野牡丹。这两款顶级牡丹,它们的等级在白牡丹当中是最高级,它们在采摘时间上,只比白毫银针晚了两三天时间。

它们的品质,与白毫银针相比,是十分接近的。白毫的密实程度,白毫的长度,都与白毫银针极为相似。

故而,它们的茶汤里,尤其是头道汤和二道汤里,白毫密布,汤水稠滑,小气泡如灵狐的圆眼睛,久久不散。

另一种汤水稠滑的茶,是生于白露节的秋寿眉。

它生在冰火两重天的白露节气,白天气温高,夜里气温低,冷热交替的气候特征,形成了白露茶独有的汤感:新茶时淳和绵柔,花香馥郁,老茶期醇和浑厚,药香沉郁。

别的茶需要陈化一年才能拥有的稠滑茶汤,白露茶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

它的茶汤,随便倒一杯,便是稠滑的汤感,鸡蛋羹般的质感,小气泡久久不散,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4》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白茶,都能拥有稠滑的茶汤。

那些生于平地的白茶,它们就没有形成稠滑茶汤的先天条件。

平地白茶,它的生长条件,是不太好的。

影响植物生长的五大因素:温、光、水、气、土,它一样都没占到优势。

平地茶园的温度,要高于高山茶园,同一时间,平地要比高山略高5摄氏度左右。这样的温度差,让平地茶园的白茶,先天就缺少了生出高品质茶青的温度条件。

平地茶园的光照时长和强度,也多于高山茶园。平地茶区,地势平坦、开阔,可供茶树遮荫的山石和树木较少。

一整天,茶树沐浴在阳光之下,且是直射的阳光。虽然做日光浴,对人来说是在补钙,但对茶树叶片来说,过度的日晒,过强的日晒,会让它体内的呈苦涩味的物质,过量生成,从而影响茶叶的口感。

另外,平地茶园的水源质量,也不如高山茶园。平地茶区,与居民生活区相接壤,水源也大多来自于被人工净化过的生活用水,这些水中的矿物质,经过现代化水处理,有一定程度的损耗。

不比高山茶园的水源,原地自取,天然纯净无污染,能给茶树提供多元化的营养。

还有气候和土壤,平地茶园也不及高山茶园。

平地茶园,平坦地区多,不能形成山区独特的小气候,比如东边日出西雨,云雾也少,不能给茶树形成良好的气候条件。

平地茶园的土壤,粘性高,不比高山茶区,土壤中的矿物质含量丰富,能给茶树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

这些自然条件的差异,让平地白茶,平白无故地就缺少了生出丰富茶氨酸的机会,而多了生出茶多酚和咖啡碱的机会。

所以,平地白茶所制作而成的茶汤,汤水较薄,香气略淡,少有能在茶汤里形成小气泡的,就算有,也容易散开破裂。

至于波平如静,那更只能存在于想象中了。

《5》

还有一种白茶,不能形成镜面,不能形成小气泡久久不散的场景。

那就是做旧老白茶。

正常情况下,因为自然陈化多年的缘故,老白茶的茶汤里,是会形成久久不散的小气泡的。

然而,做旧的老白茶,它不是自然陈化多年的,它的年龄没有那么老,它的年龄是假的,它还年轻着。

所以,做旧老白茶虽然身体的颜色看起来很黯淡,很陈旧,很黄黑,但它的茎、梗和叶,很新,很硬,很挺。

它冲泡后,汤色较接近老白茶的汤色——因做旧工艺,让茶叶过度氧化和发酵,人工促生出大量的茶褐素和茶红素。

因此,光凭茶饼的外观和汤色,大部分人会被这些做旧老白茶所欺骗,认为它就是真正的老白茶,价格还低,抢着就买回家了。

然而,它并不是毫无破绽的。

明眼人,只消一看它的汤感,就露馅了。

做旧工艺只能改变它的颜色和汤色,却不能改变它的汤感。它的汤,仍然跟新白茶一样,清淡,淳和,却不稠滑,绵长。

倒茶汤入杯,形成的小气泡,不久就散了。

晃茶杯,茶汤也不会形成镜面感,晃着就波光粼粼,像水一样荡起涟漪来。

《6》

茶汤的稠度,是个硬性指标。

是白茶好不好的标志之一。

好的白茶,内质丰富,汤稠水滑,小气泡形成之后,久久不散。

不好的白茶,内质单薄,汤清水寡,小气泡难形成,就算有,也很快就散掉了。

老苏在《试院煎茶》里写烧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从古至今,看好茶,先看汤和水。

用好水,泡好茶,始得好汤。

汤稠水滑,便是好茶的至高境界。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微信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

  • 白茶茶汤里小气泡久久不散,说明茶汤有什么特质?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白居易跟元稹,在唐朝的泡妞界,是哼哈二将。...

  • 绿雪芽正山白·雅

    十三年老白茶 润茶的茶汤略有些淡,杯底有很清新的蜂蜜香 第一泡茶汤浓稠润滑、茶汤饱满,粮食香、药香、枣香,杯底百花...

  • 曼贺说茶~~~冷水白茶

    白茶——能用冷水浸泡出具有高氧化活性茶汤的茶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

  • 第4杯解忧茶

    绿茶里比较喜欢的是安吉白茶,一直需要跟朋友科普,安吉白茶属于绿茶。今天喝的是黄金芽,同属,叶片黄灿灿的,茶汤鲜爽。...

  • 茶汤

    你何时回来喝我熬的茶汤 这次我会多放一些老姜

  • 茶汤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入这老巷子,早已有老人捧着茶壶坐在台阶上,品一杯清茶,迎接这座城市又一日繁忙。 不知从何时起,闽...

  • 茶汤

    初春的小嫩芽顶着尖尖角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经过特定温度浸泡出的汤汁犹如五彩池中变化莫测的水或是绿或是黄那么清澈那么甘甜

  • 茶汤

    点一盏烛光 泡一壶茶汤 等半山腰的月光 落下霜 思绪被风殇 缓步攀上窗 再举起这碗茶汤 啐时光

  • 茶汤

    郁可唯有一首歌是《茶汤》,方文山作词。恋人即将要分离,许多话来不及诉说,甚至已经熬好的热热的茶汤都没在喝一口,男子...

  • 茶汤

    我时常会想起我那离开十八年的故乡,每每想到便是一碗茶汤的乡愁。 小时候爷爷总是在温暖的午后带着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茶茶汤里小气泡久久不散,说明茶汤有什么特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uj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