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看完了同事推荐的秋园,故事的主人公秋园经历的时期大背景如下:
秋园十二岁丧父、青年丧女、中年丧夫(丈夫在三年灾难时期被饿死)、老年丧子(生活稍有些起色的时候最小的儿子被淹死),这是对她苦难一生的写照。她一生育有5个子女(3个儿子、2个女儿),丈夫原是国民党军官,内战期间回到湘阴,后在老家当乡长、教师、农民。1953年,土改复查,一家人被划为旧官吏,成了人民的敌人,从此受人欺负、无法抬头…但是她从未放弃过!
书中让我泪目的三处:
那个年代上学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对于异常难得的上学机会,女儿之骅只有一双鞋子,大冬天为了不让鞋子打湿,赤脚在雪地里走几十公里上下学,回来想用热水泡脚,刺骨的痛让之骅哇哇大哭,我也哭了。
办人民公社期间,恶邻的儿子富平是生产队的保管员,晚上秋园实在太累躺在禾坪里睡觉,忽然一个黑影猛扑在秋园身上撕扯她的衣服,秋园惊醒,她丈夫闻声赶来,富平飞快的跑了,丈夫非常气愤,手上拿着绳子和菜刀,凶神恶煞的对秋园吼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你去死吧!秋园嘴巴瘪了半天,终于挤出一句话,“你真恶!”无声的眼泪汩汩而下。这是相濡以沫的夫妻,尽管当时仁受误会了秋园,但这种情景,仁受的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秋园后面为了孩子改嫁,小儿子聪明懂事,好不容易养到15岁,去学校拿毕业证的当天被淹死,秋园从此以后就计划着寻死。某天有个好机会准备上吊,忽然看到镜中自己惨死的样子太吓人,担心自己死后会吓到亲人,自己的孩儿死了,她痛不欲生,她死了,她活着的孩儿也会痛不欲生,于是决定要活下去。
文中还有许多让我揪心的点。这本书代表的是新中国建立到趋于完善那个斗争与反斗争时期,那一代人的生活,其中也就包括了我的祖父祖母、甚至于我的父母,我对父辈的故事本来只有很模糊的概念,通过这本书,我真正的认识到了苦难。
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爸爸不吃红薯、玉米这些杂粮,爸爸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小时候吃多了”,我似懂非懂,现在对于他的行为是深刻理解。
从满娭毑欺负秋园一家,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外婆8岁以前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出行都是坐轿,后面土地改革,被批斗。我妈妈才几岁时,外公就走了,外婆一个人带着四个娃娃讨生活,家里没有男丁,处处受人欺负,之间经历的辛酸困苦无法言说。
她们也是秋园,外婆勤劳善良,妈妈顽强拼搏,她们都是银河系的一粒尘埃,如果没有文字,她们也会随风飘散。秋园感动了我,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也要把他们的事迹记下来,传给我的子孙后代,希望这种精神顽强不息、永生永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