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诗词中,有一些特别有意思的诗体,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叠字诗。
一、什么叫叠字诗?
所谓叠字诗是指诗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而成一个词,也称“重言词”。
二、叠字诗的来源。
叠字诗最早见于《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朅揭揭。庶姜孽孽”连用六叠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
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 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徐师曾《诗体时辨》说:“按古诗《青青河畔草》凡十句,而前六句皆用叠字,《迢迢牵牛星》亦十句,而首四句、尾二句皆用叠字,然末有以叠字成篇者。后人仿之,始有此体。”
三、叠字诗的分类。
叠字诗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从句含叠字组合量上,可分为单叠式、多叠式、混合式和图案式四种。
单叠式即一句内仅有某一个字的叠组,且句句皆然。如李白《秋浦歌》。
多叠式即一句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重复,如唐著名诗人王建的《宛转词》:“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莫莫离人家。”。这种叠字用于短章,诗人词手常用此法以造景逗趣。
所谓混合式,则为篇中混合使用单叠、多叠。如《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死死, 暮暮朝朝。”此词宛转跌宕,缠绵悱恻,堪与 易安《声声慢》“秋情”媲美.
所谓图案式即作者将若干叠字词组依照某种模式结构成一幅图案,又给读者规定出某种阅读法则或途径,让读者读出一首或若干首诗篇来。在《醒世恒言》中《苏小妹三难新郎》中可见,还可见于连环诗。
二是从叠字在全诗的布局方式来整理,叠字诗有主体叠、纯体叠两种体制。
纯体叠如 乔吉、 黄峨的散曲,词如明代文渊阁大学士丘睿《满庭芳》,通篇不见一个失叠的孤字。这种体制罕见。
通体叠就是要求句句见叠。清著名诗人、词学理论家万树是个杂体诗词高手,其五言古诗《上元灯月》是典型的通体叠诗。
四、叠字诗(词、曲)赏读。
叠字诗·〔唐〕·寒 山
独坐常忽忽,情怀何悠悠。
山腰云缦缦,谷口风飕飕。
猿来树袅袅,鸟入林啾啾。
时催鬓飒飒,岁尽老惆惆。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叠字曲〔元〕·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消魂怎的不消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鬓云松令·叠字词〔清〕·吴承勋
掩纹纱,开宝鼎。一树梧桐,一树梧桐影。络纬啼烟秋欲暝。翠玉 楼前,翠玉楼前井。
风衾寒,鸳帐冷。好梦无端,好梦无端醒。离别团圆今夜并。愁依阑干,愁依阑干等。
书 怀〔明〕·朱 权
纷纷雨竹翠森森,点点风花落绿阴。贫恨苦吟穷寞寞,乱愁牵断梦沉沉。
昏昏岭隔重重信, 渺渺江如寸寸心。因有事情闲默默,我于 疏拙老骎骎。
骎骎老拙疏于我,默默闲情事有因。心寸寸如江 渺渺,信重重隔岭昏昏。
沉沉梦断牵愁乱,寞寞穷吟苦恨贫。阴绿落花风点点,森森翠竹雨纷纷。
山海天叠字诗·无名氏
渺渺茫茫墨泼天,飘飘拂拂雨如烟。苍苍翠翠山遮寺,白白红红花满川。
整整齐齐沙上雁,来来往往渡头船。行行坐坐看无尽, 世世生生作语传。
醒世叠字诗·无名氏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暧暧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