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觉得自己一直在“输出”,阅读的脚步越来越慢,手里攥着很多杂志,很多书籍,就是读得太少,头脑里空空如也,再也输不出任何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最为关键的是自己现在无法更深入,更专业的思考,始终停滞不前,所以这段时间我准备把一些堆积在床头与办公桌上的杂志读一读,了解当前教育的状况,为自己头脑“输入”更多的知识,以便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启迪自己的教育思维。
这几天我一直在阅读《江苏教育》第二十三期,其中一些文章深深触动了我,从中得到了两点启示:
第一,所有活动或课程都要站在以学生为本的角度思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切身体验,有明确的目标,丰富的内容,清晰的过程,良好的效果。涉及规则、法制、感恩、劳动教育等,很是全面。在城市,乡村班级活动中,课程体系构建中,班级管理的策略与实施过程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线,从“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项目的研究,到“班级特色传统活动”,再到寒假的调查探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阐述,让我在读中不断思考自己的做法是否让学生得到了自主的发展?是否唤起学生的生命自觉?是否实现所处阶段的德育目标?在李竹平老师的文章中,所打造的班级特色传统活动让我联想到自己为学生构建的自然主题课程与“庆生会”活动,是否能打造成本班的特色传统活动呢?依据李老师的论述,首先,我要在活动中明确儿童成长目标,做到丰富而清晰;其次,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最后,要注重活动中的仪式感。努力建设富有活力的精神家园。
第二,走进学生的内心,从心理学分析的角度解决问题。在阅读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故事中,由衷敬佩所有老师的教育情怀,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南京市的郭文红老师说:“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故事也都是不可复制的。身为班主任,我想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感受孩子内在的变化,尊重生命、尊重天性,努力找到最合适的教育方法。”[1]的确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让我不禁想起最近的达达,自本学期开学后,他经常不写作业,根据我们班级制定的原则,“有一、有二,不能有三、有四”,也就是说同样的错误,可以给两次改正的机会,到了第三次就会受到惩罚。达达已经四次不完成作业了,每次都有不同的理由,或是去姨奶家,忘记带作业了;或是忘在了学校,没有带回家;或是帮助爷爷干活,没时间写作业,总之从不找自身的原因。第三次时我与达达的爷爷进行了交流,希望他能督促孩子养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同时惩罚达达为班级扫一周的地,并选择一节自己喜欢的课程补家庭作业。经过这样的惩罚达达坚持了一个星期,之后又故态复发,连续两天都没有完成作业。回想达达前几个学期从未出现这种状况,一时间我只顾着生气,完全没有顾及达达的内心感受,狠狠地训斥了他,并叫来了达达的爷爷,希望和上次一样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出乎我的意料,第二天上学达达依然没有写作业,眼睛盯着我,问其原因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在我循循善诱的开导下,才说出真实的想法,“是因为自己太懒了,不愿意写。”听了他的话,我真是无言以对,在气愤之余,又不知如何处理,只好让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同时自己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自己的作业量太大,孩子完成存在困难,于是我调查了其他孩子,他们给我的回馈是,用时不长,能够接受。达达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做这些作业对于他来说比较容易。所以分析来分析去,他的原因也许就如他所说,懒惰是罪魁祸首。于是,我利用作业评比的时候大力表扬了作业完成好的孩子,并把之前准备的糖果发给了孩子们,主要夸奖孩子们的勤奋努力。在旁敲侧击的作用下,达达沉默了。晚上留作业的时候,我没有给达达布置任何作业,其他孩子高高兴兴地拿起作业本准备回家写作业的时候,达达急了,一直在问我:“老师,我的作业本呢?”我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你不愿意写作业,老师尊重你的想法,从今天起不给你留作业了,你可以回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更急了,跟在我的身边,说:“老师,我想写作业了,我一定会认真完成的,您就给我作业本吧!”这时浩浩打趣地说:“我不相信你能完成。”莹莹也说自己对达达半信半疑。孩子们的不信任让达达沉默不语,低下了头。此时我借机发表自己的想法:“我相信达达从今以后,每天都会完成作业。达达有没有信心?”达达听了我的话很坚定地点点头。“那么你现在就向大家做出承诺,让他们监督,因为老师觉得男子汉就要说话算话。”于是达达很高兴地做出了按时完成作业的承诺。现在达达已经坚持一个月了,一直很认真地写家庭作业,他的行动得到了所有孩子的认可,再加上我隔三差五的表扬,他的劲头就更足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一直在想,有时教师的指责批评,甚至向家长告状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的问题,一定要静下心来,利用孩子之间的舆论,利用孩子不服输的心理,互相激励,互相影响,有时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的教育智慧如果能达到“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的境界,不气不馁,结合现状,积极面对,思考策略,运用方法,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郭文红.无心插柳柳成荫―― 一次换座引发的风波和启示[J].江苏教育,2019(03):41-4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