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满江红》百年来流传至今,经久不息,道不尽大英雄“壮志未酬,身已先死”之悲怆!有人说,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代民族英雄,英气长存,可歌可颂;也有人说,岳飞是盲目忠君,终死而不得其所,可悲可叹;还有人说,如果当初岳飞能拥兵自重,杀回京都,结果将会是如何如何… …
其实,说起岳飞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岳母在其后背上刺的“精忠报国”四个血字。母亲永远是世界上最伟大而平凡的人。赐予吾等生命的同时,又肩负着育子这第一要务。同孟母一样,岳母早早地为岳飞精心规划了一条注定其不平凡而又悲惨的人生道路。可以这么说,如果当初没有孟母的数迁住宅,造就不了孟子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著名的学问家;如果当初没有岳母的针针刺骨教导,岳飞也成就不了一代名将。事实上,岳飞终其一生,也都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一践行着其母对他的殷切期望。而正是从这一点上来看,岳飞受其母影响至深,至死不渝!
岳飞是一代民族英雄吗?个人不敢苟同。只能说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我的观点,史学界也许早有定论。历史也充分证明了,岳飞并不是一代民族英雄。他与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抗倭名将戚继光还是要有所区分的。毕竟内战和外国入侵战争,在本质上是两码事。可能,在当时南宋老百姓的心目中,金政权是个外族政权,入侵并强占中原大片土地应属“外国侵略”,岳飞帅兵抗金收复山河,他应该算得上一位民族英雄。即使是这样,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岳飞也只能算是一位“汉族”英雄,而非民族英雄。虽算不上民族英雄,但岳飞“保家卫国”的忠肝义胆,“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气,深深影响着世代中国人,永远也抹杀不了其在广大老百姓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要说岳飞的“盲目忠君”,首先不能忘了岳飞所处的那个时代。在那个时代,忠君即是爱国,爱国也就是要忠君。这两者是统一的,绝不可分割开来而论。所以,岳飞想要出人头地,一长生平之所学,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抱负,他没得选择,也无从选择,哪怕是碰上徽帝这样一位酷爱书画、不务正业的君主。因此,岳飞满腔热血、怀着一颗爱国救民之心,匆匆忙忙地跑去入伍,去“精忠报图”了。当就当吧,吃皇粮吧,谁知他又那么有抱负感、有上进心,一当还非得当上个大将军、大元帅不可。这下可好,“鲤鱼跃龙门”似的一下子窜入到上级阶层的行列,成了封建地主统治阶级当中的一员虎将。这时,他想不“忠君”也不行了。当然,岳飞如果没有这个“忠君”思想,在当时不要说当大元帅了,哪怕就是入伍当一小兵,他可能都不够格。
至于说,岳飞太“盲目忠君”了,最终害得自己一家惨死。只能说他太不聪明,放着当时的皇帝不去好好奉承,不去尽忠,偏偏提了个口号,誓要迎回徽钦二帝来争抢皇位。“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从词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岳飞抗金主要是为了能够直捣黄龙顺利救回徽钦二帝,其次才是收复失地、恢复旧山河。
当然徽帝被金所劫前,已然聪明的退休,不存在争抢皇位了。这里主要是钦帝。这小子的命也够苦的了。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等到老子传了皇位吧,却谁知接了个烫手的活,没多久,整个人与他老爹一块被金给虏走了。可问题是,他被抓后代表的仍是南宋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事实上他也并没有宣布退位。他还指望着岳飞能把他救回去,再过一把当皇帝的瘾呢。这下子,害得屁股刚挪到至高无上的龙椅上,还没坐热呼的宋高宗非常地恼火,表面上却又不好发作。后来,高宗逮准了个机会,找了个叫秦桧的出来做千古恶人。先是暗地里偷偷地向金俯首称臣,并与之达成可耻的所谓“和平协议”,然后,下雪花似的急速传12道圣旨召岳飞回来,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处死。
如果岳飞要起兵造反,自己当一回皇帝过过瘾,行不行得通?先不去管岳飞会不会有此想法。答案肯定是万万行不通的。岳飞起兵造反最终落得的下场,极有可能比担负莫须有罪名而被处死,还要惨得多。最起码南宋朝的后主知道他老子做了亏心事,对不起人家,后来还为岳飞平反昭雪,专门立庙以供世人瞻仰。虽说岳飞拥有一支威名天下的“岳家军”,可归根究底,那还是一支直接隶属于南宋朝廷节制的正规国家军队,而并非私人之军队。将在外,皇帝虽处内,远在后方,却也能够时刻控制住局面。
再说了,岳飞还缺少足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况且,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根本不具备这个造反的客观条件。当时岳飞所处的南宋政权,虽偏安杭州,丢失大片中原土地,可治下的江南却是百业兴旺,百姓生活还是相对比较富足的,人心思安,满足于现状。农民起义嘛,要是有的话,也就是那么几个小毛贼,稍成气候一点的,也被岳元帅带兵给无情镇压了。在这里,我们可要记住,咱们的岳元帅可是踩着农民起义军将士的鲜血才爬上去的噢。岳飞是个聪明人,不可能明知是死路,还要硬着头皮去造反,最终落得个鸡飞蛋打,利捞不到,名也挣不着。要不,他早就可以重演一回“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赵氏政权以已代之了。
所谓“良臣择主而仕,良禽择木而栖。”对岳飞来说,也是行不通的。在那个时代,只有君择臣,哪有臣择君的道理,那样岂不是天下大乱了吗?除非,岳飞甘心一辈子默默无为,了此余生。或者选择当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日出在田野劳作耕耘,日落回家与妻儿嬉戏打闹;又或者跑到深山老林里去当一名隐士,平日里种种小花,哼哼小曲,吟诗作赋,陶冶情操;亦或者干脆去家当和尚,终日里与泥菩萨为伴,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再不然,总不能让岳飞离宋投金而择明主吧?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个岳飞还是今人印象中的那位岳元帅吗?杭城岳飞庙之“岳飞”与“秦桧夫妇”的塑像,相信应该互换个位置吧。何况,后来提拨岳飞当元帅的宋高宗并非什么昏君,历史上好像也没有人说他是个昏君。他在处死岳飞的事情上,独创“莫须有”之罪名,随便找个担负千古骂名的秦桧来替自己背黑锅,向金称臣纳贡,换来自己稳坐江山等,运用政治手腕可谓高明之极。至少在我看来,他比那个只懂得涂涂画画的老子要强上许多,更懂得如何当皇帝。
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活一世,不可能件件事情都办得完美无缺。人生也须几经坎坷波折才够得上完整。我们读历史,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离开其身所处之时代大背景而言及其他。以今人之行为标准去衡量古逝之人,要求他们应该如何做,应该是怎么样的,难免有失公允。那样学历史的话,也就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了。道理很简单,没有哪位已作古之人,能够永远正确的预见到将来世界之变化、之所发生的事情。在今人看来,也许是荒谬可讥的事情,也许在古人的眼中是那么的正常不过。换成你,你能体会得到远古之人见今人之装束会做何感慨吗?换之,叫远古之人作今人之装束立身,那世之人不把其当成怪物杀掉才怪呢。
历史终归俱往矣!历史人物之功过得失,但凭后人去评价述说。今人学习历史,只在服务今天,教人勿忘历史,以史为戒,以史为镜。读岳飞的《满江红》,评价岳飞这个历史人物,今人要从中学的应该是他“保家卫国”的忠肝义胆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责任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