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风—以德遗后者昌

家风—以德遗后者昌

作者: AUSKING黄东启 | 来源:发表于2023-01-11 05:59 被阅读0次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曾国藩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

家风,是一个家庭最贵的财产,它影响着后代的命运,决定着家族的兴衰。

放眼世间,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流传千古的人物,都离不开良好家风的熏陶。

然而现今,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家风的力量,一心为子女谋前程,求富贵。

却不知,给子孙留金留银,不如留一个好家风。

三国时期的学者杨泉曾说:“上不正,下参差。”

家中的长辈,是一个家庭的基石,代表着家族的教养和风气。

若长辈言行无状,任性妄为,既不做好表率,又不悉心管教,这个家族又岂会兴旺?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历经五世的百年望族,荣极一时。

这样显赫的世家,有着多少人踮起脚尖都够不着的荣华富贵,却落得“树倒猢狲散”的下场,实在令人唏嘘。

贾府的父辈们,顶着世袭的官职,却只顾逍遥快活,不仅散漫于家事,对子孙的教育更是漫不经心。

贾母虽说天天在府中坐镇,却只会带着一众小辈吃喝享乐。

不仅花巨资建造大观园,在平时的吃穿用度上,更是讲究排场。

仅刘姥姥入府时吃的一道茄子,就用了十来只鸡来佐它入味,简直令人乍舌。

好端端的钟鸣鼎食之家,却因为家风不正,子孙皆不成器,最终走上了穷途末路。

一个家族的兴起,也许有几分天命,但若想长盛不衰,却依赖于长辈的言传身教。

就如贾府这般,上不作为,下无规矩,即便再显赫的家世,也迟早会走向衰败。

教育家蔡元培曾写道:“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子女的品性、行为,乃至性格的养成,都离不开父母的教导。

父母明事理,知是非,讲规矩,子女在耳濡目染之下,自会形成良好的品格。

家风正,即使日子再穷再苦,也终有发家的一天;家风不正,哪怕大富大贵,也会因子女无德无才而走向衰亡。

一个家庭兴旺的关键,便是拥有良好的家风。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行走世间,最重要的莫过于人品,而滋养人品最初的土壤,便是家风。家风纯正,会令一个人行得正,坐得端;会令一个家立得稳,走得远。北宋著名文学家周敦颐,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酷爱读书。十四岁时,他便辞别父母,带着一名家仆和简单的行李,跑到山洞里静心苦读。可谁也没想到,一年后,父亲就去世了,他只得随母亲寄居在舅舅家。幸运的是,舅舅非常欣赏他勤学仁孝的品质,不仅没有嫌弃他们孤儿寡母,还将朝廷封荫子弟的名额给了他。进入仕途的周敦颐,常年穿着旧衣,有时甚至连粥都吃不上,却主动将俸禄拿出来救济世人。此等“清正仁厚”的家风,不仅让周氏绵延至今,甚至影响了当地的乡民,出了200多名儒士、100多位官员。作家马伯庸曾说:“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古董得以传承,得益于世代的呵护与打磨;家族得以传承,得益于家风的浸染与沉淀。古语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家风,是一个家族的风骨,更是一个家族的处世原则。家风纯正,会从源头上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关乎一个家族的繁衍。好的家风,会润物无声般渗透进子子孙孙的血液。铸就他们的秉性与格局,引领他们成长,于顺境时不骄不躁,处逆境时不怯不馁。因此,给子孙留富贵,不如留德行;留家财,不如留规矩。

家风纯正,家庭势必和顺美满,福气连绵。

《省心杂言》中说:“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子孙后代谋富贵的人,十个有九个会失败。有道是:有财无德,财流如水;有德无财,财会自来。学者梁启超,生前没有给子孙留下一分钱财产,他最宝贵的财富,就是400多封家书。他一直非常注重子女品性的培养,叮嘱他们“保持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可言”,鼓励他们“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可谓用心良苦。在他的谆谆教导下,九个子女,个个都成为了所在领域的专家。可谓是“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古人说:“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家财万贯,抵不过家风数言。面对祖宗留下来的财富,子孙们很容易丧失斗志,变得安于现状,贪图享乐,待到家财耗尽时,家族也离消亡不远了。而家风,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传承千古不腐不灭,指引着一个家族的未来。西汉文学家刘向有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真正爱护子女的父母,往往特别重视家风的力量。

那么,究竟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家风呢?一是立德:以德齐家,是家族兴旺的根基。在平日的生活里,说话有分寸,做事留余地,向贤者看齐,给弱者抬桩,好的品行,自会融进为人处世的细节里。二是立学:以学兴家,是家族昌盛的源泉。家中的藏书广一些,留给阅读的时间多一些,不知不觉间,你的谈吐和气质,你家中的氛围,都会温暖和煦。三是立勤:以勤持家,是家族兴旺的法宝。不睡懒觉,勤于打扫,努力工作,勤思肯干,久而久之,你会眼明心亮,身强体健,烦劳全无。四是立俭:以俭守家,是家族昌盛的保障。衣服暖身即可,食物暖心便好,保持一份俭朴淡然,自会收获一份自在欢欣,负累少了,家道自然长盛不衰。

家,是子女成长的第一课堂,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古语云:“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风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和决定人一生的命运。所谓父母子女一场,留给后代最宝贵的财产,不是房子,不是存款,而是受益终身的家风。好的家风,是一个人修身成人的开始,是行走于世的底气。

相关文章

  • 家风—以德遗后者昌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曾国藩[https://www.diyif...

  • 【书法】曾国藩语二则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到时切莫缓,便要急...

  • 贝润生对于家风家训的那句总结:

    其中最关键的便是贝润生对于家风家训的那句总结: 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 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

  • 作恶自灭,作恶不灭,先人必有遗德,德尽则灭

    作恶自灭,作恶不灭,先人必有遗德,德尽则灭;左边是:为善必昌,为善不昌,祖宗必有余殃,殃尽则昌。——《谁主沉浮2》

  • 家训

    贝家家训 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 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

  • 修心,润泽

    "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贝润生

  • 贝氏家训

    ​贝氏家训: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 家族热衷以慈善、公益事业、救急穷...

  • 贝氏家训

    贝氏家训: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 家族热衷以慈善、公益事业、救急穷苦...

  • 共勉

    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 8月26日至27日为期两天的...

  • 非遗家风

    2020年的春节因为一场疫情,让爱走亲戚的中国人开启了闭门模式。村里的喇叭不间断地吆喝着;‘‘疫情期间在家不出门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风—以德遗后者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cb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