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
你是不是对大学生有什么误解?

你是不是对大学生有什么误解?

作者: E常 | 来源:发表于2017-08-06 21:12 被阅读0次
大学生有什么特别的?

东北大学应届毕业生李文星在BOSS直聘上找了个传销工作的事相信不用再多说,近段时间各大平台的刷屏内容已经让绝大部分人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围绕这一事件被大家提起最多的,毫无疑问就是至今仍然无法彻底解决的传销组织,但相比之下,好好的一个985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怎么就被传销骗了呢?似乎仍有不少人无法理解这一事件的原因。

受骗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大家儿时可能都听过这么一句话:红包钱先给你存着,以后长大了就给你用。这或许是不少人产生自我意识之后印象最深刻的谎言。随后的数年里,来自父母的这句谎言逐渐累积,直到你主动提出这笔年费的去处时,才会得来一个真相,那就是你被骗了。

得知真相的那个瞬间,脑中不免会闪过“我信了你的邪”这样的语句,但并不会为此过于纠结,因为在内心深处知道自己的父母会带给自己远胜过这一笔钱的帮助,自然也不会太过追究。

这是在情感关系健全之下的金钱欺骗,只要情感足够深厚,便不会带来过多的负面情绪。好友之间的借贷原则也多基于此。

对应于金钱之外的欺骗无疑就是情感的欺骗。

女孩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男友,每天为他提前一天做好第二天的午饭,每次出差都帮他备好需要的行李,钱包里时时刻刻放着他的照片。男孩每天努力工作,开车送女孩上班,每到纪念日都会按时送上礼品,两个人的感情稳步升温,你侬我侬。

直到有一天,女孩在男孩的锁屏界面上看到了一个陌生人的微信留言,上面写着“亲爱的,早点休息”。这一刻她才意识到,自己每天魂牵梦绕的男孩,或许早已经不属于自己,他在某个另外的空间中,和自己不知道的其他女性发生着关系。

虽然没有金钱上的矛盾,但男女朋友间最为敏感的情感部分遭到了背叛,这将是直接从精神层面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情感与金钱单独带来的欺骗或许还不足以将人击溃,但如果既没有情感的支撑,也没有金钱的守护,此时受害者的心态会是如何呢?下面就说说自身受骗的真实案例。

姜太公钓鱼

记得那是大三一个小长假之后,我背着行李从长途车站走出,在车站门口收到了一条来自工行的消息。消息的内容是要求我升级网银的电子密匙,我没有放在心上。

回到学校后,我先来到了食堂用餐,期间拿出手机摆弄,又看到了这条消息,于是点开了消息中的链接。浏览器打开了一个工行网银的wap页面,无论是版面还是布局都是原汁原味,上面显示着老三样:卡号、密码以及验证码。

当我熟练地输入了银行卡号、密码之后,发现密匙码这一栏无法填写,因为电子密匙并没有在我的身上,思考了一会,我关上手机屏幕,继续吃了起来。要是事件到此结束,那就太好了。

回到寝室,我再次开始了刚才的“工作”,输入对应的密匙后,网页提示我连接超时,似乎连上天都不愿意让我继续下面的操作了。但我还是刷新了页面,重新开始。这一次,顺利“升级成功”。

下一秒,我突然感到背脊发凉,以最快的速度打开电脑,登录了自己的网银,账户明细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余额只剩下几毛钱,剩下的四千多块钱都转到了一个异地账户。就此,我至今唯一的一次受骗经历达成。

随后我悄无声息地走到寝室门外,在走廊冷静地拨打了110,用一个若无其事的语气对电话那头的警官说了一句:“我要报警”。接着,我第一次以受害人的身份到派出所做了笔录。

一个人走在回学校的路上,当天的狂风中带着砂砾,吹得人举步维艰、睁不开眼。我的脑海中不断思考着接下来该做些什么,以及派出所警官的那句:大学生也受骗啊?

幸运的是,我既没有步入传销组织,也没有受到身体上的伤害,仅仅因为一次群发的诈骗短信,丢了几千块钱,这笔钱对当时的我来说并非是小数字,但相比李文星的遭遇来说,已经轻松太多。而我和他的共同点在于,我们都是大学生,我们都被鱼钩缠上了。

你是不是对大学生有什么误解?

随着中国大学的不断扩招,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早就已经不是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天之骄子了。他们或许拥有能够花上一个月从专科线上升到本科线的能力,但绝对没有未雨绸缪的未来预知能力,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仅仅是凤毛麟角。

以我个人来说,那条诈骗短信明显是在车站附近基站接收到的群发短信,假如有20个人接收到这条短信,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拥有工行密匙,那么这条短信就没有任何价值。然而恰巧我接收到了这条短信,同时我也是工行密匙的使用者,加上一个精心制作的虚假官网,于是一场骗局完美收场。

同样的道理,李文星是一个应届毕业生,他需要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恰好在招聘平台上看到了一家不错的公司。不幸的是,这不仅是一家虚假的套牌公司,还是一个有去无回的传销组织。

这两场骗局都利用了当时较为“时髦”的元素:网上银行、互联网招聘。恰恰是钻了信息差的空子,筛选出了一部分合适的受骗人员,这批受骗人员反而需要对这两样东西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才会受骗,或许这么说有些奇怪,但骗子找的就是我们。

毫无疑问,无论是我还是李文星,受骗的这一行为在事后看来都显得那么愚蠢,但这些诈骗手段在刚刚出现的时候,并不会有太多人了解,也很难通过自己的经验去化解。看着近几年银行时不时群发的预防诈骗短信,作为一个曾经的受害者也算是感到些许的欣慰。

不知在未来的几年里,一场关于互联网招聘的整治行动会不会到来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不是对大学生有什么误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dn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