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红楼梦》,我还真的没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仔细想想,它里面太多东西吸引我了。
年少时喜欢宝黛的爱情,纯真、属于青春时候不可替代的感情。生命里只拥有一个人,“我为的是我的心,我也为的是我的心。”再长大,唏嘘于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昔日的繁华一下子倾倒,好像也在论证,没有什么事物是永恒存在的。也常常被里面描述的人物关系、人情世故所折服,惊讶于作者的勾勒与描述,人物之多却千人千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起来那么服帖。作者仿佛在编织一幅瑰丽壮观的画,每一个图案都在它最合适的地方。《红楼梦》最让我喜欢的是作者的经历,他经历过繁华也遭遇过赤贫,所以他的文字才那么真实,你好像可以让自己化身于书中的人物,走进大观园,旁观于人物的生活,并体验到那种真实感。
曾经我也想透过这本书去窥视那个年代贵族的生活,但当看到书中描述的女性美,以及宝玉对女孩子的珍爱,不禁羞愧于自己的狭隘。《红楼梦》里的美太多了,是黛玉交代紫娟的“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这般生活美,也是贾母介绍的“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软烟罗。”这种审美,是我今生来到这世上是为了还你前生的浇灌之恩这般情缘……再也没有谁比曹雪芹更适合写《红楼梦》了。我觉得古今中外,只有这一人。中国名著里有这一本书真是我们一大幸事。
为什么喜欢《红楼梦》,因为爱里面的人物,没有一个人物是扁平化的描述,每个人都能在人物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年少时觉得特别喜欢林黛玉,不喜王熙凤,更不爱薛宝钗,现在再读又觉得王熙凤也有她的难处,也赏识她的胆量和雷霆手段,这个大家族的衰败是必然的,也多亏她苦苦撑着,虽然衰败也跟她有几分关系,但更多是这个大家族的必然结果。至于薛宝钗,她实在太冷静、太完美了,“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她对金钏儿投井的评论,在滴翠亭使的“金蝉脱壳”,让人实在心惊,或许她内心深处就是以冷漠为底色,依然喜欢不起来,但也想学到她几分为人处事的能力。
林妹妹实在不知道怎么评价,她有小性子,敏感多疑,她孤僻自傲、刁钻刻薄,但却怎么都讨厌不起来,她身上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她对生命的热爱,她对宝玉的炙热深情,她的灵气,她的才气……她的人格魅力从紫娟勇敢炙热地替她争取幸福可见一斑。黛玉的好不止这些,很多人会看到她的刻薄刁钻,却没看到她的聪慧。初到贾府的时候她也是处处留心,“不可多走一步路,不可多说一句话。”王熙凤让她第一个入座,她也是十分推让,贾府吃完饭后就漱口喝茶,虽然和家中规矩不一样,黛玉也是一一改过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完,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而且黛玉也是很有管理能力的,王熙凤因病不能管理时也将黛玉与宝钗放在一起评价。“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也可见王熙凤对黛玉管理能力的认可。我没办法公正评价林妹妹,因为真的太喜欢她了。她还教香菱学诗,让香菱先看王维的诗,再读杜甫的诗,最后读李白的诗,从豁达到深思最后到豪放,诗的灵感、情感、美感被她展示得淋漓尽致,黛玉真是懂文学之人。若在现代,她就是最会教文学的大师。
《红楼梦》在我心中就是最文学的地方。我也算是半个红迷了,但我又很不喜欢去分析它的各种版本(当然研究不同的版本不同的写法很有必要),以及去读它背后那些史实,一些分析家甚至于什么顺治皇帝和董小宛的爱情都出来了,我不明白,我也看不进那些挖掘《红楼梦》的索隐派其他流派的分析文章。
我喜欢它的文学研究,人物性格分析,喜欢它带给人精神层面的美。
它是一部真真正正描述社会百态的书籍,折射出来的人文风情让人向往,它没有枯燥讲历史,讲朝代。但你能透过它去感受那段历史,见证时代背景下人物的生生死死,也能看到那个时候人的生活、作息、喜好。很难见到一部小说还包罗了艺术、饮食、医学等,曹公真是难得的人物,也可见他对生活的观察有多么细致入微。
一位书友说:“陈春成写《红楼梦弥撒》时,写曹雪芹的意识附着于大观园里的一只蝴蝶之上,一直在看着这群男男女女的故事,千百次回演。我想,如果我能,我也愿意做这样一只蝴蝶。”
如果可以,我也想变成那只蝴蝶,如果变不了,或者变成黛玉葬花中的花,“寒塘渡鹤影。”中的鹤,晴雯撕的那把扇子,探春屋中的书,潇湘馆的竹子……如果可以,哪怕变成大观园里的一根草也是值得了。
周作人曾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红楼梦》里有夕阳、有秋河、有花、有雨,有闻香、有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这般精炼有《红楼梦》就够了,我想,十遍是不够的,百遍千遍也不一定读得透,就姑且享受它的美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