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真正读懂《论语》,才会明白的学习的秘诀……

真正读懂《论语》,才会明白的学习的秘诀……

作者: 聂聂风 | 来源:发表于2024-07-23 05:52 被阅读0次

读懂《论语》,才会真正明白的学习的秘诀……

不让经典成为沉默落灰的雕塑

经典在当下,特别尴尬……

尤其是传统文化经典,人人都说重要,是文化瑰宝,世界文化遗产,可是扪心自问又有几人真正研读过,熟读成诵,出口成章呢?

古代形容读书人,特别喜欢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现在呢,作文难,阅读难,独立思考能力差,随便走进一家书店,除去考试用书,外国文学,现当代又有多少有分量禁得住岁月沉淀的佳作……

从今日起,论语正解上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何为子?男子的统称,五等爵名。春秋以后,执政之卿亦称子,其后匹夫学者的宗长亦可称之为子。

何为学?

学字的分解示意图

甲骨文中的“学”字,由“两只朝下手掌”、和表示变化“爻”及一个像极了房子的指示符号组成。

看到这个字形,脑袋里很自然会呈现出,人类初期,狩猎采集劳作等事关生命的知识经验传授,需要言传身受,手把手地帮扶……

《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爻,交也,纵横之交,阴阳相会,如日月交替,皎也,效也。简言之就是变化,生发,呼应之意。正所谓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为典要,唯变所适。所以不管是教还是学,都应教学相长,内外兼修,知行合一。

人类最初的教室,应该是道法自然的大自然,类似房子的指示符号,则预表着学的神圣性,专门性,特定性,甚至还包含着私密性。

学字,直至周代“盂鼎”里出现的金文“房子”里增加了个“子”,表达的意义便趋于完备,学也从小规模的传授,走向社会层面的传承。

所以,凡是需要反复诵读练习皆是学,《说文解字》中“学”,觉悟也,后生习效先生之所为谓之学。觉醒,领悟,悟中吾,这才是真正可贵的收获。

由此可见,真正的学,是自上而下的教授,真可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自下而上的虔诚,为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由外到内的修行,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

并最后由内到外的呈现的一个过程。

反观现在,经典诵读的冷落,自由平等之风盛行,考试主义盛行,学既不神圣,也不高尚,也不关乎内在,单单沦落成了一块冰冷无情的敲门砖。

其实在《论语》的世界里,学习是入学资格准备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如果个人修养已经达到了孝、悌、谨、信;泛爱众,有同理心,同情心,恻隐心;而亲仁,日常生活亲近仁义,是一个有德行的人,行有余力的情况下,则以学文。

学而时习之,何为时习?

文言用字精炼,以字为词,为句,甚至为文,那何为时?

一呢、就年岁而言,一岁年纪一岁所学;古代六岁学识字熟读成诵;七八岁学日常礼节出入应答待人接物;十岁书写计算能写会算生存无忧;十三岁歌诗舞蹈……

二呢,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元亨利贞,春秋学诗乐弦歌,秋冬学书礼射猎……

三呢,一日早晚,温习、进修、游散、休息,从晨到夕,依时为之。

何为习呢?

习字不简单

习的本义是小鸟学飞,从振翅,到翱翔,人之为学,也应如雏鹰搏天,当日复一日,日新月异,精益求精,并最终遨游寰宇,星辰大海。

遍观现实,填鸭式教育,应试技巧,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热情,更不真诚,疲于应付,苦于争竞,无谓消耗内卷,时习应该更多的为了人生,美好,让重复练习最终成为通往熟练掌握最终超越手段。

如果学、习能贴合生活人生的时,学以致用,温良恭谦让,人人称赞,这不正是一桩美谈,令人愉悦。

结合孔子的人生安排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应该对应的是人生初期,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那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呢,

人生可能是得一知己足以

《诗·小雅·菁菁者莪》记载:“既见君子,锡我百朋。”“锡”即“赐”,赐给我百朋,即赐给我货币钱财。

《说文》以朋为凤之古文:“(朋)古文凤,象形。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

《山海经‧北山经》中说的:“有鸟焉,群居而朋飞。”

标榜喜欢经典的大多没有钱,有钱的大多比较务实,所以造成了很多人谈形而上学的时候,总是习惯性避讳谈钱。

能让人有朋自远方来,无外乎一利益驱动,钱财动人心;二如同神鸟凤凰对于凡鸟的感召力;三就是同类相聚而生的安全感,如世外桃源,总令很多普通人心向往之……

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而且还是终生追随,相对于人口百万的鲁国,按照人口比例的话,就相当于现在经营了一个学生数十万的大学团,何以为生?

所以就有人认为当时孔子举办私学,完全有可能是一所丧葬技校或丧葬公司,而且是行业标杆的制定者。

对此,《史记》中便有“孔儒之流,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

墨子批评儒家:“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

从这个角度上讲,学而时习之,有一份收入当然愉快了;有朋远方来,还大多是是王公贵族的大单,当然快乐了。

这是世俗角度,那从内圣外王自我修养的角度讲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便是另一番景象:

子曰,从孔子角度讲,自己的学生学而时习之,每天进步,很愉快,而且声名远播;天下学子或志同道合的朋友,慕名而来,得天下英才共育之,那可谓是一件天大的快乐的事情……

三如果从自我治学进修的角度讲,学以致用,内修外行,日日精进,必将会超越周围,显得曲高和寡,鹤立鸡群;

正可谓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扩大视野,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那这个阶段对应的人生阶段,应该是三十而立,公道自在人心,内心坚定,人生目标明确,言行名相辅相成,品格魅力彰显……

竖起你心中的至圣先师

那最后的一个阶段就好理解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如果你治学修身能达到内心坚定,超然物外,而且还能获得更广阔更高层次的人群或阶层的认同,反观周围人不理解不认同,你能做到不怨怼,能理解接受普通现实,又能独善其身,尽力而为,正可谓自知弥深,自信弥笃,这才是真正有修养有成德的君子。

那这个阶段应该对应的是不惑之年,人到四十,对于社会人事天道昭彰,都应处怀不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所以如果从为人生过生活的视角解读论语,就能发现论语语录,具有超越时空,贯通古今的普适性,正可谓义无不然,故为可贵。

相关文章

  • 1.21日课感悟

    《论语》是大智慧,读懂论语,明白里面真正的意义,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贾芸:母亲的脾气,决定孩子的福气

    《红楼梦》这部“女人书”中,女子多,母亲也多。读懂了《红楼梦》,你才会真正明白,母亲的脾气,决定孩子的福气。 红楼...

  • 母亲的素养,决定孩子的成长

    《红楼梦》这部“女人书”中,女子多,母亲也多。读懂了《红楼梦》,你才会真正明白,母亲的素养,决定孩子的成长。 有人...

  • 母亲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红楼梦》这部“女人书”中,女子多,母亲也多。读懂了《红楼梦》,你才会真正明白,母亲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红楼...

  • 读懂自己

    真正读懂自我, 真正读懂自己的欲求, 真正读懂自己的情绪, 真正读懂自己的苦乐, 真正读懂自己的思维习性… 也就真...

  • 作文

    学习 当你走过了学习的阶段,才会真正地明白学习需要什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 原来现在才明白

    原来现在才明白 对你最好的人 也是你最对不起的人 只有真正的经历 真正的感同身受 才会明白那时那个人的心情 才会明...

  • 《论语•为政》:什么是“君子不器”?

    大家都知道《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但是想要真正读懂《论语》,就需要把书中的字句还原...

  • 2.20-为什么读论语

    知识就是力量,读懂论语就是读懂中国就是读懂人生的智慧,读懂论语,教会我们人和人怎样相处,一个人的道德准则和什么样的...

  • 明白真正的自我,人生才会舒服

    文/陈彩霞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上了一个人,一个人的独处超级棒。 我想呀,这短暂的一生,按照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活下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正读懂《论语》,才会明白的学习的秘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hy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