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当天同时上映了两部不一样的青春片,一部是改编自同名短篇小说的《阳台上》,一部是导演大量调研采访、精雕细琢的《过春天》。
前者画面较为清新,表达男孩懵懂的性欲,可剧情较弱,口碑票房都较差;后者讲的是少女“带货”成长史,涉及“单非仔”身份和带货过境情节,紧张刺激,但因文艺片的性质,排片少票房也少,口碑倒是不错。
之前几年,青春片一度泛滥,出轨、车祸、堕胎似乎成了它的标志性元素,而这一切都是跟青春期的爱情相关。一旦成了套路,就会让人心生厌烦,观众也期待有新的关于青春的故事。
《过春天》就是一部与众不同的青春片,它当然也有爱情元素,但那不是影片的重点,重点是成长过程中的残酷和断裂,是女孩子的缠绵心思与破碎家庭。
一代人有一代人青春的样子与故事,而不应被模式化了。在中国作家笔下,就记录下了他们所属时代的青春记忆,一定会让你对青春有所感触。在此推荐五本中国作家写的与青春相关的小说。
1.王蒙《青春万岁》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们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
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
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
是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
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
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
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
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
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
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
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乐的向前,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
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
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这首诗是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的序诗。同整部小说一样,这首序诗充满了那个时代的青年人特有的如燃烧、如沸腾般的激情。
《青春万岁》是王蒙早期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1952年北京女二中(现东直门中学)一群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赞美了她们不断探索的精神、昂扬向上的斗志,如诗似歌的青春热情,同时也探讨了当时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2.严歌苓《芳华》
严歌苓是一位受电影圈欢迎的作家,因为她的作品画面感极强,又具备对时代的敏锐观察,十分适合改编成电影。《芳华》就被冯小刚导演改编成同名电影了。
严歌苓曾在军队待了十三年,跳了八年舞,对军旅生活深有体会。《芳华》讲述的就是军队文工团里的故事,其中女主角正是跳舞的。书中她不仅描写了人和事,还详细还原了文工团的老红楼、排练厅和练功房。
当然,严歌苓写这个故事不仅是因为内心的回忆,还想要探讨关于好人坏人的评判,善与恶的分野以及英雄的意义。
3.王朔《动物凶猛》
《动物凶猛》是王朔的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包括《动物凶猛》《顽主》《一点正经没有》。《动物凶猛》被姜文改编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演员夏雨还凭借此片获得过多个最佳男主角奖。
王朔在中篇小说《动物凶猛》中表达了某种对青春时代的怀念、珍惜和赞扬,塑造了一群天不怕、地不怕、还未经过时间和现实砥砺的年轻人。
马小军想要发泄自己“动物凶猛”的一面,与兄弟干架,追求米兰不成而恼羞成怒故意贬低她,一个时代中少年的躁动、浪漫和凶猛都被王朔展现出来了。
4.冯唐《十八岁给我个姑娘》
这书名就很能体现冯唐的文字风格,直白地叙说欲望。十八岁,是走向成年的年纪,是欲望旺盛的年纪。给我个姑娘,是对异性的渴望,是对爱情的向往。
书中有躁动的少男少女,也有蠢蠢欲动的爱恋。冯唐以男性视角切入,大胆又赤裸裸地描述了青春期少年的性心理以及性幻想。
冯唐在书中细致地讲述了少年秋水的一场关于朱裳的春梦:“‘行到关情处’便是走到动情处了。手不必碰,眼不必交,只需两个人慢慢走就好了。有些心思,想不清,分不明。就像这酿在春光中的柳絮。有些心思也不必说出口,也不必想清楚。好在有柳絮。柳絮会带着柳絮一样的心思到她身边去的,让她一样地心乱,心烦,一样的不明白。”
5.路内《少年巴比伦》
路内的小说《少年巴比伦》打动了不少同龄读者,小说设置在90年代的南方工厂,一个工厂就是一个社会,刚刚毕业的戴城青年路小路进入工厂当学徒,跟着师傅混生活,在小世界中时而清晰时而迷茫的生活。之后遇到喜欢的姑娘白蓝,又是一番少年心事。
小说里有很多精致的描写,比如:“她(白蓝)就是那个样子,仿佛一个嫁接过来的果实,在无花无果的季节,独自挂在那幢昏暗的小楼上。”
除了细腻的少年心事,小说也展现了上世纪90年代的年代特征和工厂生活。路小路横冲直撞,他身边的工人个个也都不是省油的灯。在那种体制环境下,此时我们看来粗鄙荒诞的人和事,在那个年代,那种环境里再自然不过。就像,工业污染严重的地方,白蝴蝶的翅膀也进化成黑的,物竞天择,这是达尔文老爷子点明给我们的道理,也是社会教给每个人的生存法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