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在家,奉命读书,草拟文件,接待老友,空了就稍带谈及最近身边的一些现象和事情,整理如下。
一、女性的存在及男权统治
上古洪荒时,人类生存环境恶劣(风光肯定比现在强N倍,九寨沟级别的比比皆是吧?但古人生存难保,何心观光啊),不断获取食物是生存的首要条件。在无时无刻与大自然、凶猛生物斗争的状态下,男人显然要比女人更适合作为外出捕猎者存在,男权社会渐渐形成(中间省略过程若干)。
那么,女人拿什么来与拥有获取食物能力、强大支配权的男人交换或交易维持生存的食物等等?那个时候,只有身体,或者说性和容貌(那时候还没有化妆品什么的,容颜取悦男人还不存在,这一点倒在后世至今越来越突出;其中,容颜是第一阶段的吸引,最后势必发展到性的根本需求)。
今天聊起来虽说有点滑稽,但想想事实似乎尽于此,还有什么可能呢?逢衣编篓?那时还没有这方面的需要和商业活动;生火做饭?嗯,算是女人对男人无暇或不愿多做、做不太好的工作的补充,但那也是在借着容颜、性博得男人认可之后作为妻子或性伴侣的份内事。
注意,我是个向来尊重女性的年轻人,上面这么说不是表达女性很可怜之类的想法,而是承认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可能过程。这也不能怪女性啊,上帝造人就是如此,一阴一阳谓之道也。
有人会想到,那么,男人是否真的就是一种“靠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呐,呵呵,这么说虽然戏谑,但也不无道理,首先无论男女都是动物,我们身上留存着大量显性的和隐形的动物性标志,比如性需求,人类不存在发情期却时时刻刻都可以处在发情期,如果说性器官的存在意义只在于人类繁衍,那么一生也用不了几次吧?这个不深入了,只从现象层面来看,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有性冲动和更加直接的性表现,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在内心和生理需求层次,女人和男人没什么区别,想必男同胞们在生活中也亲身体会过再漂亮再贤淑的女性一旦和你上了床,可以会很疯狂得让你吃惊(前提当然是她爱你),但男性的“猴急”将上古时代就存在我们骨子里的分工印记暴露得一清二楚:男人挣钱养家,女人提供各种生活服务,最重要的让丈夫的性压力得到舒缓(学术上的就不谈了,《金氏性学报告》是本不错的严谨的专著)。
可能有些人听到这里脸皮要微微发红,可我们不承认也不行啊,否则,我们不妨一一追问分析,看丈夫们在养活女人的同时,他需要些什么?他又看重着妻子什么?妻子能为丈夫做些什么?原古的“交换”关系被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日渐丰富的所谓“爱情”弱化了(讽刺的是,深思的是,现在这种奇妙而可贵的情感似乎又随着物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渐枯萎),但却在更深层体现着它的决定力量!
有人说“包二奶”固然能说明部分女人是完全屈从于两性间这种最远古关系,但当代那么多职业女性呢?她们不是自己能够养活自己嘛,在家庭中也是各有分工,谈不上只能以身体作为潜在交换物吧。我说了,一种能称得上根本规律的规律必定不是停留在事物表面,而是在事物深层发挥机制。不妨细分正常家庭的种种状况,我们应该承认大多数都是丈夫比妻子挣得多,没有了顶梁柱,家庭难以维持,所以这种传统家庭中的规律体现还是比较明显;对于奉行自由主义的财政独立的夫妻,的确看上去不存在远古交易关系,但永远不要忘了价值转移和平衡规律,自由主义的新式夫妻往往在家庭外执行着那条远古的定律,你能说一对夫妻恩爱忠诚又彼此独立吗(可能有异议,但两个概念本身存在逻辑排斥关系,凭良心说能恩爱就没有那种彼此不管的自由),呵呵;对于妻子负担家庭主要收入的情况,远古定律的作用仍然存在,只不过非常隐性,女人挣再多,在家庭内部还是有她做不到的事情,她还是要在丈夫面前表现出温柔顺从的一面,至于挣得又多又霸权的妻子,要么家庭结构不稳定,要么就是自己花钱找人干——远古定律仍然发挥作用,只不过交易双方掉了个个,好比年过花甲的武则天,但有多少人男人女人有如此经历呢?此外,不排除其它个别情况。
有人要说母系氏族也存在过,是的,没人认为雌兔不能捕食,狮群中更以雌性为主要劳动者,但不劳而获的却是那些公狮子,关键的是,母系氏族的自然消亡和为父系氏族取代本身就是男对权强大的诠释。
不过,今天闲聊到这个话题主要是因为在当代,人类社会仍然是一个男权明显占主导的世界,我们身边的种种日常生活现象、名词都是这个老古董的存在体现,比如“小女人”、小鸟依人、做得好不如嫁得好、男主外女主内、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包二奶啦,数不胜数。最搞笑的是小日本拍的那些女优片中,女人个个都是男人的性奴,因反映了人类最原始的需求和最根本的欲望,恰恰是上述论述的体现(斯文一点的,可以参考《寻秦记》文字版,女人啊,何其弱小可悲,所以,女同胞们,为女权主义而加紧努力吧,呵呵)。
二、答嫣然姐“为何有战争”而谈
节前聊天,一位大姐问我“为什么要有战争”,不是需要,而是不可避免,尽管它丑陋、血腥,却是人类社会运作方式之一。
于我观念,同样是一个基本事理:在人类的目前阶段,属于不可避免的存在,包括宗教、战争、经济活动、国家组织。你无法想象不存在这些“存在”的存在实体(人类群体)是什么,如何运作等等。与此相似,还有一些更细微的名词所指称的存在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们是前者不可存在的究极原因:自私、趋利、猜忌……听起来就像是人性的阴暗面,让人想起潘多拉魔盒的传说。
事实上也是如此,采用“追问的方式”(我之体系建构的三大思想与实践方法论之一)往深里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存在脱离不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物质性、生命存在的短暂和脆弱(熵在每分每秒无可避免地增加,必须攫取外界的能量才得以生存,无论凡人或伟人,在生命层次上毫无疑问都是如此,无法单个生存(继续下去可以探讨人类社会组织的出现和为何“国家”如此惹人讨厌却不能存在一个没有“国家”的国家)),继而我们可以发现原来这些不为世俗世界所关注和讨论的“究极原因”决定着单个的人和整个社会运作的方式,包括一切丑恶现象和感人行为。就不举例,在有心人眼中洞若观火。
当然,我们毕竟存在,且要在那些听起来很不好的“存在”的力量范围内生存很久,所以,宗教、战争、经济活动、国家组织有着它现实中的对脆弱人生的庇护作用。这有点像某些人所说“存在即合理”,我们承认它存在且运动着(谁可以否认?),但那些强加在人类头上的“庇护”是不能同“合理”划等号的。宗教蛊惑人心,与双重迫害、政治阴谋、主教私欲密不可分,但像政党理论,给数以亿记的平凡生灵在短暂而糟糕的人生中有一个对来世的美好期望和精神寄托,有时它的作用就像麻药。
三、成都楼市泡沫之我见及炒股宏观面
十月求职前往高新南区,望着车窗外林立的商品房,不禁感叹成都最近三年的变化之大,另一方面又自然而然地发问:这么多房子,卖得出去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作分解:有哪些人会买?具备哪些条件才会买?买卖双方的时间轴如何?如果卖不完有什么影响等等。
我想,在成都,有购房需求的人如下:A25-32岁之间的本市青年人用以结婚新房;B城市居民换置新房;C少数比较富有的人(注意,非巨福阶层)购买若干套囤积待沽;D其它新增的首套房渴求者,包括毕业大学生、进城打工者、外地来蓉白领人士。其它少数情况。
对于A类,我认为是主要购房需求者之一,工作了若干年,有了首付的能力,或原本家境殷实,所以是购买这些空楼盘的主力军,但是,这支主力军是流量的,不可能长期有大量的年轻人结婚,我虽然没有统计数据,但肯定会有高峰期,过了高峰期,他们的需求将明显减少。
对于B类,也是需求旺盛,这点我有亲身体会(在原单位经办住房公积金支取),像移动、石油这些垄断行业的企业老员工,以及其它在本地住了几十年的老居民,当然趁着这几年迫不及待地换房,经济发展了,人住得也安逸些,无可厚非,但这部分人不是如A类那样的对新房的切实需要和渴望人群,他们往往比较谨慎,近两年出手频繁也是因为对房价有持续升高的预期,所以他们的行为本身就属于我这里的分析结果影响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如果房市有变,B类需求势必快速委琐,即使仍有需求,房子也不会总是在换吧?
对于C类,人数不可能众多,但平均持有量超过普通市民,嘿嘿,这些人,赚有赚的日子,可如果楼市真的有泡沫,他们就是最先被破碎的泡沫炸飞的人。
对于D类,其中前两种人数量庞大,但有购买能力的实在有限,而后一种人有购买能力也有现实的需求,但受限于数量,所以,整个D类人群对整体分析的影响并不大。
必须假设E类人群,即成长性人群或潜在需求者,如由D类中的大学生毕业工作若干年后就有了购买能力和现实需求,也就成了A类,实际上,这部分人才是能在时间轴上保证开发商能不断找到的买主。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他们的来源去向和数量,每年高校毕业留在成都的有多少,当期经济情况支持买房的又有多少。
分析到这里,我已经感觉到有一丝不妥:一栋接一栋的空楼盘,以及正在施工的工地和正在申报的新项目,似乎与有购买能力的需求者数量并不相吻合,或者说楼市表面的沸腾热闹,隐藏着浮冰?除非是我全部想错了。
中国的楼市已经繁荣了多年,成就了一批新资本家,暗地里也成就了一批政府机构和银行里的富人(注:房地产行业和政府、银行是一个抱成一团的利益结合体,说他们是一丘之貉也不为过,前者从民众身上搜刮巨额利润,而后两位公仆通过土地转让金、贷款利息乃至服务“黑金”等参与明里或地下的分配,同样是吃百姓的血汗,只不过普通老百姓不太明白这里面的东西,还满心期待政府大力控制房价,你想,楼市不火,地方财政怎么办?银行贷款怎么办?),该赚的也赚了,囤积的购买需求估计也实现了一半,还有这么多年轻人想买房却买不起,开发商也到了该醒醒红眼的时候。
一方面闲置楼盘不断增加,加上没有头脑的新入开发商不断增加投入,另一方面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无钱买房,中老年人持币而沽(最恨民众跟风心理),新的有购买能力的需求者还没有形成规模,原有的购买需求出现时间轴上的断点,于是,整个房地产市场处于绷金状态,三年后,先是相对实力较小或资金投入较大的开发商支撑不住,撤资或破产,五年后,已经支离破碎的市场彻底分崩离析。
以上就是我坐在公交车里的遐想,也仅限于成都楼市。巧合的是没多久,在新闻中看到楼价持续下跌,以及关于楼市是否存在泡沫的讨论。我不买房,从不关心房价,更讨厌什么潘什么石之流穿着用民众血汗置换的西装革履堂而皇之地大放厥词,剥皮喝血还嫌不够,非得斩骨吸髓,天地是有眼的。
曾听有人说过,“聪明人看宏观”,一年前在网上看见个帖子,说自己如何只看宏观而收益颇丰。我对股票丝毫无兴趣,也没研究过,但从方法论来看,我一直有个纳闷的问题,多次向朋友中擅长炒股的虚心请教:如果我买入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之类的国有垄断蓝筹股票,放它10或20年,那么我的养老金肯定足够多,且20年中不需要多操心,除非战争,否则必定有高走趋势,至少会在某一年某一个阶段达到一个远高于我购入时价值的价位,选择出手吧。
朋友也不能完全说清楚,也不能彻底辩驳我,呵呵,也许是我错想了。但我是个喜欢和擅长把握宏观的人,要是哪一天我真去炒股,说不定还真不看那些红黄线呐,那些令人烦躁的很。
四、大学生为寻工作低价“卖身”
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为了某些专家所谓的“先就业再求职”(记不清准确说法了),他们纷纷不断降低期望薪水,以期谋得一份工作,而一些企业也趁势鼓吹类似得基调,借以压低年轻人工资。这该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时间久了,搞得人好象以为这是理所当然,是社会大势所趋,我看,是一部分人没头脑,盲目顺从或跟风,如专家、学生,另一部分人则别有用心,在家窃笑,如私营企业主。
请问:我国大学普及率很高了吗?找不到工作是大学生的错吗?谁有权利给他们开那么低的工资,难道他们就该被剥削更多吗?有没有人考虑过他们在城市里如何生活、成家?
理性地分析,工作难寻是事实,原因诸多,个人认为这是转型期的一大痛楚,如果非要找个买单的主体,那么肯定是国家,而非大学生。在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的当代,社会公平领域的不公平也越发明显,国家应该保证受教育能够成为普通孩子改变人生命运的途径,且是主要途径,而不是让学费昂贵、苦读之后收入微薄成为贫富和教育不公平产生代际遗传的原因!
反观那些窃笑者,在利用转型期政策漏洞大发其财的同时,给社会回报了多少?你们开一次会、举办一次宴会的费用又是多少?使用中国庞大的低廉的体力劳动者不够,年轻的脑力劳动者又将接受与其贡献不符的被剥削程度。当然,市场经济嘛,上述都属于你们的企业内部事务,无人能干涉。
我毕业后,平均一个月大约税前五千,看着报纸上所称本科生一个月千把块乃至几百,我心里很难受,我在TP招研究生也是,扣完税费一个月也就一千多,还干得屁颠屁颠的,我说什么好呢,只有叹息,也许我思想从不安分,也许是大家如同忙碌的工蚁,从没长远考虑的意识。
对了,在一篇日记里我提到不是很愿意去私营企业,我的想法很简单,同样是被剥削,为何不让国家多剥削一些?反过来说,虽然在任何性质的组织里工作,分配到员工手里的永远只会是很少一部分(如同权力,什么“权力属于人民”纯属理想,怎么属于?几十亿人民怎么用?),组织权力层或者说既得利益群体将占有绝大多数(否则他们也别组织这个“组织”了),但在国有企业中,国家得到了大部分,管理者得到了很多很多,员工能分到的虽然无法和前两者相比,可毕竟在绝对数上不少。
谈到这些话题得先区分几个概念:“国有”的形式已经多样化,纯粹国有体制已经不多,大多数是在现代股权制度下的国有控股企业,甚至是前身是国有,改制后保留国有管理风格。在上述国有企业中,管理状况的分化也是十分明显的,这是由于所处转制阶段、历史遗留问题、开放化程度不同等所致……
五、由强迫教师开博谈起
最近见条新闻,说某学校要求老师必须开博,以此为评职称等等的依据,一时议论纷纷,反对的自然占多数。
我觉得,这用得着讨论吗?仅仅就事情本身实在不值得讨论,这种现象背后实则涉及到了一组根本性的概念:人权,自由,信仰……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这个国度还有很多,国人习惯了被行政或政党的命令强制或口号鼓动去做一些自己不愿做、没想过要做、不懂得为何需要做的事。
多年了,很多代人几乎习以为常,并沉淀在这个社会的文化土壤中,以至于我们各个方面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其影响和控制。当然,这种扎根似的牢固也来自于命令曾帮助我们这个国家取得过某些方面成功,曾带给人们光明、纯真和希望。
但历史毕竟在发展,而自由是人性最深层的渴求,不可能沉睡过久——在它沉睡的片刻,它的主体已深受其害:原创学术思想匮乏,意识形态桎梏社会创造力,以及不经审判就剥夺人自由乃至生命的权利。
作为国人,我们不妨思考,西方世界反感东方国度的是什么?其实最突出就在于强制信仰,在于近乎疯狂的精神统一论。想想吧,剥离了人的一切外在属性,还剩下什么?生存无谓之生存,僵尸也能自由行动。
有人说基督教世界也存在过强制信仰,的确如此,所以强制引发了暴动,最后剩下的新教独立和承认选择权的自由。人有了自由,好比鱼儿有了水。
研究过西方现代人权思想的人想必知晓它与古希腊哲学思想、近代三权分立政治学说、法的精神等都有直接关系,两千年过来,制度化下的民众自由符合人性的需求,符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需要。相对的是,在近现代历史中,只有两种国度极度缺乏民主,一个是如西班牙佛朗哥那样的独裁政权,还有什么非洲的暴君皇帝(记不清了),另一个就是我们熟悉的几个国度(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省去),前者缺乏民主并不稀奇,独裁或皇帝本就憎恶“民主”,可后者是本身标榜民主国家的,却恰恰最易出现“大清洗”、思想文化大革命、个人崇拜、领袖终身制或世袭的显失民主的状态,奇哉谬哉!
我们和西方都应有宽容的心态,至少不再妖魔化对方;我们的民众也需要逐渐适应注水的过程,自然什么样的杂质都可能遇到,像强迫教师开博这样的“小事”,也是这个过程中的细微体现,我们急不得。
顺带提下很热的“周老虎”事件,其实在看了大家探究到的最初的证据之后,就可以判定是假的了,从宏观层面看,不就是地方官员和刁民之类勾结,牟取共同利益,能瞒天过海则一步登天,或不到山穷水尽绝不能自承,古来有之,这次不过用上了“高科技”罢了。
2008年1月1日
u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