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面我好像也有点强迫症,几乎每本书必须读完的那种,但有一些实在难以下咽的书则另当别论。
《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在昨天终于被我读完了,断断续续历时五个月。将它郑重其事的放进书架的那一刻,我的心情还是久久未能平静。
今天暂且不谈论这本书的内容,只是想说一说它的作者张纯如:
书后面有她丈夫的结语,看完后我一直在思考张纯如为何会在自己的车内开枪自杀,她选择用这种方式结束生命是出于怎样一种决绝的心理呢?
她1968年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外祖父母曾在南京沦陷前夕避难逃走。在她幼年时,父母经常向她讲述这些往事,就此在她心中埋下了种子。
她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获得过许多学士学位荣誉,其中包括写作硕士,新闻学学士学位等。
她基本没有上过朝九晚六的班,她活的很洒脱,可以说是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写作,有温馨的原生家庭,婚后有疼爱她的丈夫。
可能引起她自杀的原因有很多,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在生命后期出现了精神分裂症,她前期曾经流产过几次,自杀前一年左右刚生了宝宝,且孩子患有自闭症。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17667/de1ff83fbdd3ba33.jpg)
她曾感受到过外界的死亡威胁,但具体的细节无从而知,因此并不能判断,这就是导致她直接死亡的方式。
压垮她精神的最后一道防线,最大可能是有几种精神类药物的强烈副作用,导致她臆想和死亡倾向的不自控,最终选择自杀。
在36岁的大好年华,她本可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和健康的孩子,但也因为服用的那些抗精神躁郁类药物间接导致了孩子的自闭症。
有人说:“张纯如用自己的一生,为30万沉睡的亡灵奔波,但她自己却始终漂泊海外。”2017年,在淮安市淮阴区古淮河北岸,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布展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张纯如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这个曾经用生命为南京30万亡魂呼喊奔走的,且曾认真生活的美丽女子,她值得中国人民铭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