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长安三万里》为啥要给哥舒翰平反?

《长安三万里》为啥要给哥舒翰平反?

作者: 影侠 | 来源:发表于2024-09-12 00:04 被阅读0次

《长安三万里》给哥舒翰平反了。

历史上的哥舒翰确实投降并被安禄山所杀,所谓力尽而死,是编剧艺术虚构来给他洗脱罪名。

奇怪,编剧为什么要给一个“唐奸”洗白?

这一点不奇怪,几乎所有的人都想为他洗白,哥舒翰输得确实冤,因为潼关之败,真正背锅的人应该是昏聩的玄宗。

哥舒翰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掌握兵权的。

天宝十年左右(公元751年),唐军连续打了三场败仗,一是安禄山征讨契丹,军队损失过半;二是与大食的怛罗斯之战,损失大概一万人;还有征讨南诏的“天宝战争”,唐军损失巨万,据说至今考古仍有唐军的万人冢。

天宝十四年(755年),不等大唐恢复元气,安禄山发难了。渔阳鼙鼓动地来,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叛军特意选择的时机,所谓趁你病,要你命。

没有办法,大唐匆忙之中只能收拢西域的陇西军来支援长安。匆忙调动的恶果是萧关之外守备空虚,河西走廊与西域旋即沦陷。

安禄山手下可是妥妥的全装备大唐正规卢龙军精髓。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安史之乱的实质,就是大唐的陇西大战卢龙兵。其实这么说也高看当时的唐军。

唐军构成除了一部分劳师远调来的陇西骑兵,洛阳撤回的败军,还有未打过仗的御林军,少爷兵,再加一点临时招来的新兵。只是好说歹说凑足二十万。军队没有磨合,山头林立,根本无法和卢龙军转型过来的叛军正面对抗。

好在带兵的是经验丰富的高仙芝和封常清。高仙芝虽然怛罗斯之战失利,但好歹也是转战了整个西南西北的名将。封常清就是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封大夫”。敌强我弱,唐朝名将们的思路是清晰的,高仙芝和封常清都主张固守潼关,等待机会。

然而将领思路清晰,皇帝却糊涂了。唐玄宗是在民众面前吹了牛,要御驾亲征安禄山的。当时他七十岁了,要御驾亲征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历史上七十高龄而带兵远征的不是没有,但做了三十年太平天子的玄宗显然不可能有这个能力。

似乎是为了兑现自己吹的牛,唐玄宗逼迫封常清和高仙芝出潼关找安禄山主力决战。二将从军事常识判断,用脚趾都知道出去必死,于是拒绝了玄宗。抗旨行为显然让玄宗感觉面上无光,于是一纸诏书,两位名将被杀——可怜岑参推崇的两个老上级,转战天南海北,却被斩杀在潼关下。

这下好了,唐军本来就弱势,还临阵斩将,军队更无战心了。

这种情况下,唐玄宗才想起了哥舒翰。

哥舒翰都快六十岁了, 腿还残了,卧床不起。玄宗非要他出战,哥舒翰坚决不干,他知道现在军心涣散,谁出来干谁背锅。但最终架不住黄恩浩荡,再加上老将军的责任感,他还是拖着病体出山了。病情发作时候,哥舒翰甚至不得不靠助手帮助自己发号施令。

情势虽然如此不利,但玄宗选他也算是选对人了。连郭子仪都看出机会,马上上书,建议哥舒翰固守潼关守住,自己去范阳偷安禄山老家。而且人家还真偷塔成功了。这下形势逆转——可见将领的思路始终是清晰的。

如果玄宗放手让哥舒翰来带兵,死守潼关,安禄山很危险了,家被偷,背后不断有人起义,这起义的人里面,就包括之前假投降的大书法家颜真卿。更头痛的是,江南一带没能拿下,那地方不但可以给潼关内部唐军供应粮食,本身也可以随时从东面夹攻。

安禄山慌得一批,唐玄宗却飘了。

叛军开始放入假消息,说叛军大军已经回去救老家了,潼关外只有几千人留守。这种消息自然骗不了经验丰富的哥舒翰,但是缺乏军事常识的玄宗深信不疑,他不断逼着哥舒翰出潼关决战。哥舒翰当然必须拒绝了。玄宗怀疑哥舒翰怯战,反复拉扯几次后,甚至认为哥舒翰想要通敌——这就不好玩了!

玄宗为啥会有这种想法呢?

可能也是被安禄山给吓怕了。要知道唐朝可是国际大都会,很多武将本身就是少数民族。哥舒翰是突厥人,高仙芝是高句丽人,安禄山若不叛乱,身份和他们是一样的,也是一个粟特人。唐玄宗对哥舒翰好,但对安禄山更好,把安禄山当亲儿子。

“亲儿子”都反了,玄宗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对突厥人哥舒翰,自然也开始怀疑了。最后玄宗亮出了杀手锏,他派杨国忠亲自传达了圣旨——要么战,要么死。

这下子,问题大了!

有高、封二人教训在前,哥舒翰当然知道怎么做,为了证明自己确实忠于大唐,哥舒翰只得放弃地形优势,出关寻求决战。出关那天,哥舒翰似有预感,哭着出征,仰天长叹:“老夫一世英名看来要毁于这一战了!”

潼关外山路险要,二十万唐军很快中了埋伏,只剩不到一万人。

对方哪里才几千人,对方是绝对的精锐主力,早已经布置好了口袋。少爷兵们不堪一战,可怜陇西铁骑战力虽强,却也立功心切脱离了大部队,陷入了克星陌刀阵中。

没错,陌刀,就是传说里那种连人带马一起砍的唐军最强装备。在冷兵器时代,几千个人挥舞着一人高的大刀,同时出现在战场上,简直就是几千个关二爷。

再次证明安禄山的军队,论装备,根本就是正规唐军。

战后,哥舒翰带着不到一万人逃回潼关,但是却被手下劫持,故而只能投降。潼关大战,从头到尾,都是玄宗在作死,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对哥舒翰多有同情。

三国演义里,赵子龙一枪就能把人挑在空中,关二爷则是随时随地背后跟着副将周仓。

哥舒翰年轻时候,最擅长就是用枪,身后随时跟着一个叫“左车”的助手。这主仆在战场上是一对组合,经常是哥舒翰一枪将对方挑起来五尺多高,重重扔在地上,然后左车立刻跳上去看下首级。 

所以他就是唐朝版的赵子龙+关二爷。

可怜这位忠于大唐的突厥版赵子龙+关二爷到老了还栽在了昏聩的玄宗手中,想想还是意难平。

《长安三万里》的编剧,根据自己理解,进行了艺术虚构,也算是对这一点意难平的回应。

图片

扫码关注

小飞船

影子船长

谢谢您,让飞船又多飞了一会儿!

阅读 244

修改于2023年07月25日

相关文章

  • 名将哥舒翰的最后一战之(一):流产的亲征

    高仙芝被朝廷处死以后,哥舒翰接任。哥舒翰接任后的头衔,各个史籍记载不一。 《玄宗实录》:“癸卯,斩常清、仙芝,命翰...

  • 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对抗安史之乱的三驾悲情马车(4)

    书接上回。 边公公一顿小报告,唐明皇斩杀了两员大将,临时顶上老将军哥舒翰。 哥舒翰的大棋就是死守潼关 唐玄宗以哥舒...

  • 哥舒歌

    作者: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鉴赏 作者:佚名 哥舒,这里指哥舒翰。哥舒,是以部...

  • 158 马嵬驿兵变

    158马嵬驿兵变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 守。叛将崔乾祐在...

  • 马嵬驿兵变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炳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

  • 原创武侠《哥舒歌》|第三章铁血战甲光华没长枪独守大唐魂

    哥舒翰残部回到军中帐内,遭此惨败,五人相对无言。 良久,哥舒翰方才开口问道:“田将军,清点一下人数,看看我们的将士...

  • 哥舒翰的悲剧

    有一首诗: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里临洮应不是甘肃临洮,而是青海乐都)寥...

  • 我和我的武侠梦

    “哥舒翰右手一抄,接过跌落的剑,顺势一送,一柄剑已经向刘天瑶刺了过去。 哥舒翰不用剑,可他用剑的速度、力度、准度却...

  • 唐诗打卡(227)似曾相识的古诗

    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译】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 哥舒翰勇猛守边...

  • 【唐诗三百首】哥舒歌 - 五言绝句

    哥舒歌 唐代: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译文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安三万里》为啥要给哥舒翰平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op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