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刷《琅琊榜》,果然第二遍再看时明显比第一遍有了更多的感受和体会,第一遍只能看懂台词第二遍就能渐渐理解支撑台词的剧情,当然想要完全看懂剧情背后的设计逻辑以及各个事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可能还得三刷~今天就将二刷《琅琊榜》时的一些体会分享出来,希望这些体会于自己而言,不单纯只是体会~
不要用你看到的听到的,就对别人盖棺定论~
《琅琊榜》中有一个情节是:誉王为了挑拨梅长苏和靖王之间的关系,在靖王外出查办贪腐案梅长苏又碰巧重病昏迷时,便设计出让皇后刁难靖王生母静妃、关押靖王的同袍战友卫铮等等,与此同时他还暗中安插自己的耳目,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告诉靖王府的所有人,梅长苏不但不救卫铮也认为静妃受点委屈没什么大碍~正是这样的间隙,让一回京城的靖王听到看到梅长苏的所作所为后,不仅愤怒斩断暗道中的铃铛更是扬言两人从此分道扬镳~
看到这里我完全坚信景炎的夺谛之路注定道阻且艰啊~不说性格使然,单纯说面对这一系列事件时的情绪处理,他更多是处于“我很生气”而非“我知道我很生气”的状态,这也便有了后续的意气用事、说很多决绝的话、做很多并非明智的选择~作为观众的我真想穿过屏幕把真实情况告诉他,告诉他事实和你看到的完全不一样~梅长苏也不是像你想得那样~
写这些内容时,我在想如果有能力告诉靖王事实是什么,靖王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应该会懊恼自己的冲动,但从头再来他的选择真的会有所改变吗?答案是:当然,不会!不是因为他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只是所有人做出选择的判断都是基于自己有限但并不认为有限的认知~以为看到的听到的就是全部,但事实是,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当我们非常笃定的拿着以为是全部的冰山一角去判断眼前的人和事时,就会出现信息偏差就会笃定的认为这人怎么这样?怎么做出这样的事!靖王如此世界上的其他人亦如此~所以当评判他人时,尽可能的保持中立客观是多么难得的一个品质~
吴伯凡老师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比喻,大致的意思是“用笔在纸上写字,不论是用什么笔写,纸都不会有任何的主观判断和选择,它的任务就是把写得内容呈现出来~”看到这个比喻脑海中又瞬间浮现出另一个物件:镜子!纸和镜子都一样,面对任何事物它们都保持中立且不会进行任何评判~我惊叹于吴伯凡老师类比的精准性当然更折服于这些类比背后的喻义~
无数次告诫自己,不要用有限的认知去评判所面对的任何一个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经历着自己的春夏秋冬,你是夏天的时候可能别人就已经是冬天了,夏虫不可以语冰~你灿烂你的与此同时也不要打扰和随意揣测别人,现在的世界对于一个独立的个体而言,Ta们渴望的也只是一个安全的自由空间~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卫生间这么受欢迎的原因了吧~
行文至此,我告诉自己当面对的人和事与想象的、认为的相差甚远时,不要急着愤怒和抱怨,也许在别人眼里自己也一样不可理喻~
心暖了又灰,有时世界孤单的很需要另一个同类~大家都在寻找自己的同类!
加油吧~拼命努力的小仙女~用赤诚之心拥抱世界的友好~加油!加油!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