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别急,孩子需要慢慢养02

别急,孩子需要慢慢养02

作者: 三平999 | 来源:发表于2023-08-01 20:02 被阅读0次

杨霞老师有一个俱乐部,每周末都会带一群孩子爬山,已经坚持了十几年。

爬山可以强身健体,增加孩子的免疫力,使孩子不容易感冒发烧;爬山还能晒太阳,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维生素D参与合成快乐激素。

杨霞老师说,经流调(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西藏人最快乐,因为西藏日照最多,然后就是云南,再次是青海。

如果孩子缺乏户外运动、缺少维生素D、缺钙,孩子会多动、情绪不好、不高兴,处理人际关系时易烦躁不安,这时,再额外地给他加量学习,孩子就快疯了。

让孩子多运动,少看电视和平板电脑,因为频闪的屏幕会引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有位家长带孩子来咨询杨霞老师,说孩子五月份中考之前,哪儿哪儿都好,但小学期末考试,孩子数学才考八十多分,家人特别沮丧,在假期不停地训斥孩子,又给孩子补课,等到快开学时,发现孩子在补课的课堂上注意力也不集中。

杨霞为孩子做了一个小测试,给孩子展示一架梯子,一架简单的梯子,上面有一杠、两杠,空了一杠,然后再是五杠、六杠,中间缺了第四杠。问他这个梯子缺什么,他愣是看不出来。又给他展示一个没有鼻子的女孩头像,他也没看出来,一个男孩没有眉毛,他还是看不出来。

为什么他看不出来?因为他眼睛跳过去了,眼睛是抖动的。上网课需要盯着屏幕,再好的平板电脑,它也是会频闪的,并且还偷偷玩手机,没有户外运动,居家学习,又没有体育课,没有和大自然的接触,孩子的视觉振动现象加重。

这个现象在刚出生的婴儿身上表现得很明显。你抱着婴儿的时候,婴儿总是东张西望,你很难让婴儿跟你对视着看。家长在孩子0~6岁,上学之前要不断地训练,在幼儿前面放个苹果,一定要放在他正前面,否则,没效果。

有个保姆阿姨,她自己爱看电视,常常抱着宝宝看,她正面看电视,宝宝就是一直斜着看,导致孩子斜视了。

家长在把孩子放到床上的时候,注意房间里的灯光,因为大多家里的屋顶正中间有个灯,如果老把孩子放一个方向,他就容易朝一个方向看。时间长了,就会斜视。

孩子的视觉振动随着年龄的增加,大约上学时就消除了,七岁以后,大多孩子就已经没有视觉振动现象,能够盯住老师、盯住字,能够盯着写作业。但是,自从身边有了电子产品,孩子的视觉振动时间又延长了,有了网课更加重了。

有时候小孩子做题会说:“这么简单的一个条件,我没看见。”实际上是视觉振动现象,就是条件被他跳过去了。

如果眼球是横着跳的话,“井冈山”变成“井山”,中间跳过了,如果上下抖的话,就会串行。

现在的网课变成一个常态,好多孩子就是在上网课,那有什么办法能够去帮助孩子把注意力调回来?

杨霞教授建议,让孩子多爬山。人们在看大自然物体的时候,会发现大自然的物体都是连续的,比方说蚂蚁搬家是连续的,就让孩子一直看它走;小蝴蝶虽然抖抖地飞,它也是连续的。

可是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就突然切换一个镜头了,转换到另一个画面。比如电视上播放蚂蚁搬家,孩子正在看搬家呢,镜头一切换,蚂蚁到窝里了,开始吃东西了。

现在的人有“碎片化思维”“跳跃思维”,就是因为我们的视线、思维都碎片加跳跃了。

训练孩子的视觉也非常重要。家长带孩子多走进大自然,去爬爬山,去观察观察蜥蜴、蚂蚁、蝴蝶、蜻蜓等等,听听孩子有多少为什么,家长提前做做功课,和孩子一起观察、交流、协作等,在爬山锻炼、观察交流中修复孩子的“碎片化”和“跳跃思维。

学习和户外运动是交替的,掌握在一比一最好,看一小时书,进行一小时户外运动。

如果不方便外出,家长可以在家里放置盆景、小金鱼、小乌龟。有条件的可以在孩子的书房里尽可能多地放些绿植,形成小森林的氛围。

有条件的情况下,学习一小时,下楼跑跑步,看看绿植。总之,就是让孩子不厌倦学习,像爱玩那样热爱学习。

家长还要了知一个理念:只有擅长学习,孩子才喜欢学习”,前提是,家长能够处理一些东西,抓住孩子那个转换。

家长带孩子去新疆玩了21天,回来后,家长说:“不能白玩,你把这三周每天一篇手抄报做了。”孩子就噘嘴了,说:“别人都是一周一篇,你让我一天一篇。”

为了这21篇手抄报,家长天天盯着孩子。这背后其实有家长的虚荣心,他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孩子又能写,又去了这么多地儿,暑假没白过。可他没想到孩子还没开学,21篇手抄报做完后,极度厌学,只要一听“手抄报”这三个字就恶心。

还有一个例子,孩子在高铁上玩得正高兴,爸爸突然说:“高兴吧?孩子。”小孩跟爸爸说:“高兴。”“那好,把今天的高兴写一篇作文。”“我不高兴了!”小孩立马就“我不高兴了”,家长这样转换是禁忌。

看看这样是不是比较好:带孩子去新疆,可以说:“咱们去新疆了,你要带什么?”孩子说:“妈妈,我准备带个地图,再带一本我喜欢的书。”然后妈妈说:“这本书是讲什么的呢?”孩子看妈妈不知道,会嘚啵嘚啵地给你说,孩子的成就感就出来了。然后到了新疆,家长依然只负责装傻:“这石头怎么那么多颜色呀?怎么这么不一样呀?”600公里的新疆肯定地貌不同、天气不同、气候不同等,多问孩子,让孩子多说,多翻书查找。一直到晚上,家长只是稍微地提示一下:“你愿不愿意把今天白天给我讲的东西记下来,老师也想知道,同学也想知道。”孩子往往会说“好的,没问题。”就把它写下来了。

家长在每一天都及时地转换,白天玩,晚上把它写成小作文、小日记,然后让他睡觉,玩21天,21篇很快就写出来了。

家长让孩子擅长学习,孩子才喜欢学习,因为学习的效果受他大脑分泌快乐的激素影响。而很多家长正好用反了,往往一提到学习就带着批评,带着指责:“这儿没学好”“那儿没学好”“你别骄傲”,所以孩子慢慢地越来越不爱学习。

而且有的家长还喜欢说:“你如果不好好写作业,将来你就去扫大街。”为孩子渗透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孩子对你这样的口气也不满。应该说:“感觉学习有点累了?那先别学了,把这个地先扫了,然后把地也拖拖,帮妈妈多做点家务吧”孩子往往会说:“还有那么多作业呢,哪还有时间写?”当你越强调咱们家还有好多活儿要干的时候,他就越会说:“我什么时候学习啊?”学习成了他渴望的事情。

相关文章

  • 孩子,别急,慢慢来

    小朋友七岁了。 七岁的小朋友对很多东西都会有好奇心,积极探索,想知道为什么。 小朋友在读大班,今天教他写自己的名字...

  • 别急,等孩子慢慢长大

    好久不写孩子们了,整日忙忙碌碌的也不知干了些什么。一直想继续动笔,却一直找借口懒散了下去,今晚,桐桐的一番...

  • 孩子,别急,慢慢来

    文/小漂亮v 昨天你放学归来,一进门,我就发现你的脸色不对。当时就想问问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一转念,还是等你告...

  • 孩子,别急,慢慢来

    最近因为找工作的事心力交瘁,压力山大,明明家里也没有给过我任何压力,可能我自尊心太强,总想着毕业后能有一份好工作...

  • 别急,成长就需要慢慢的

    在我们这个正值青春年华的时期,总特别迫切的想去了解这个世界的一切一切,迫不及待的想去摸清这世间的定理。就好...

  • 别急,孩子你慢慢来!

    读这本书是因为作者刘瑜,一个幽默的真性情女人。 早就听说她的时评文章逻辑思维和深度少有人能及,不知道夸张不夸张。但...

  • 孩子,别急,我们慢慢来!

    前段时间,大宝学习画画的培训机构推出了合唱团的活动,我就琢磨,带他去试试。考虑到报名的孩子年龄段和性格差异,老师安...

  • 孩子,别急,慢慢来吧!

    最近在网上学周国平的哲学课,其中讲到生与死的辨证关系,生死其实一线之隔,对死亡的恐惧和挣扎基本是徒劳,大自然赐...

  • 孩子你别急,请慢慢长大!

    原文/菓然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清晨7:15,儿子房间的手机闹铃准时响起,老人机的音量都...

  • 别急,让孩子慢慢来

    新的学期快开始了,我们有很多话对孩子说,这些话究竟怎么说,怎么说是好? 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期盼都是真诚的,急切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急,孩子需要慢慢养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tu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