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的艺术》笔记3

《爱的艺术》笔记3

作者: 顺顺顺 | 来源:发表于2014-12-10 22:00 被阅读28次

    1这次都看了哪些内容?

    我现在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这一节

    婴儿被母亲爱,是因为婴儿是母亲的孩子。

    作者认为被母亲爱是一种消极的体验,因为你什么都不用做,母亲都会爱你,母爱是无条件的。

    孩子通过给予父母某个东西来表达自己的爱意----一幅画等

    幼稚的爱遵从“我爱因为我被爱”

    成熟的爱遵从“我被爱因为我爱”

    不成熟的爱遵从“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遵从“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跟爱的能力发展紧密相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父亲代纪律、规则、冒险,为孩子指出踏进世界的路径。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实现了我的期望,因为你达到了我的要求,因为你像我”

    父爱的本质在于“顺从是最大的没得,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将会找到失去父爱的惩罚”

    母亲的作用在于给孩子安全感,父亲的作用在于给孩子教育,指导他应对这个世界上的问题。

    作者认为合格的父母爱的应该做到:

    母爱:不去阻止孩子的成长、不溺爱孩子;母亲应该对生活充满信心,不应该将自己的消极情绪传染给孩子。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离开自己应该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父爱:受一定的原则与期望支配;宽容、耐心;不应该胁迫和专横;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最后允许孩子成为自己的权威,而无需父亲的权威。

    作者认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做到:即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下面进入“爱的对象”这一节

    开篇作者就说“爱首先不是对特定的人的关系,爱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倾向..这决定了一个人同世界的关系,而不是同某个人的关系”

    说如果一个人宣称自己只要找到了合适的人,那么一切都会随之而来,

    作者做的比喻就是:“就像一个人想要学画画的人,他不去学着画画,而是宣称自己只要找到了合适的画的对象,那么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作者说,爱的基本形式是“兄弟之爱”(另一本书,翻译为“博爱”),这是其他所有爱的基础。

    这种爱就是爱全人类,没有排他性。

    在这种爱中,有着同所有人融合、同呼吸、共命运的体验。(哇,感觉好美好)

    因为 同人的人性本质相比,人的相貌、才能、智力和知识上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计。

    要想体验到这种统一,必须从人的外围观察到人的内心。

    如果对人的感知仅仅停留在表面,那么我们将智慧注意到我们之间的差异,

    这些差异会将我们分开。

    如果观察到内心,我们就会体会到我们的统一性,我们手足情谊。

    对穷人、需要帮助的人、陌生人的爱,都是兄弟之爱的开始。

    只有当我爱那些不能服务于我个人目的人的时候,我的爱才开始显现。

    母爱包括两个方面:

    1保护孩子、照顾好他,让他健康成长

    2让他知道生活是一件美好的事,让他产生对生活的爱。

    母爱是不平等的。

    母亲不计回报的付出,孩子只需接受。

    因为母爱的这种利他和无私性,常被颂为最伟大的爱。

    然而母亲最大的地方不在于对婴儿的爱,而在于对成长中的孩子的爱。

    “超越性”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人需要让自己感到自己是个造物主,而不是像一颗被丢出去的骰子,人想要超越被创造的消极角色。

    女人生育就是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表现。而男人则不行,因此男人通过创造其他东西来满足这一需要。

    性爱跟前两种爱的区别是:性爱具有排他性,只爱一个人。

    而前两种爱则是可以爱很多人

    另外这些事也可以算作克服孤独的途径:

    讲述自己的故事、描述自己的希望和焦虑,展示自己的幼稚一面,建立与她共同的兴趣,甚至是表达愤怒。

    但是这些都会随着时间而消散。

    没有爱的性爱,智慧让两个人跟结合之前一样遥远,甚至彼此羞愧、仇视。

    作者说如果以爱前提,那么性爱就不会带有征服或被征服的愿望,而是跟柔情混合在一起。

    说“性爱是所有爱中最能迷惑人的一种爱”,作者的解释是:人们常把性爱与堕入情网混为一谈。作者指出:这种闪电般的亲密体验就本质来说是短命的。

    作者说,大多数人体验到的是肉体上的孤独,因此他们追求尽快的完成肉体上的亲密,因而对他们来说克服孤独就是克服肉体上的孤独。

    2你有哪些想法?

    对婴儿来说,这世界就是温暖和食物,它只能感受到温暖与否,饿不饿。

    没有自己、没有母亲、没有除了温暖和食物以为的其他所有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满足与安全”的这种愉快状态,是自恋的一种形式。

    没想到这种积极的情绪也能被称为消极。

    看了作者将的“兄弟之爱”,觉得好美好哦,

    感觉就像是只要按照合适的方式,就能够跟任何人交朋友似的。

    可以跟周围这些陌生、完全不认识的人做朋友似的。

    因为作者说道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人性是一样的,那些外貌啊、智力啊、才华的差异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既然这种爱只有在对那些不能无服务自己的个人目的的人的产生爱才会得到发展,那么我从现在开始,就要爱那些人咯?陌生人、穷人(我自己就是穷人吧)、需要帮助的人。

    可是怎么爱他们呢?

    作者认为被母亲爱是一种消极的体验,因为你什么都不用做,母亲都会爱你,母爱是无条件的。

    从这来看,这个消极是指被动,并不是贬义。

    因此以后要注意,不要看见消极就认为是贬义,它可能只是被动的意思。

    接受母爱是一种消极的行为,这是对婴儿而言吧。

    长大了,懂得感恩了,就主动了。

    幼稚的爱“我爱因为我被爱”

    我理解为:如果我没有被爱的话,那么我永远也不会爱,只有我被爱了,我才会想要做出反应,去爱别人。

    因为所被母爱,是一种被动的行为,消极的行为。

    类似的爱,就叫做幼稚的爱吧。

    婴儿或者说大一点的孩子的爱就是幼稚的爱。

    成熟的爱“我被爱,因为我爱”

    我怎么想到了母爱啊,母亲爱那些发送幼稚的爱的人,

    那么母亲就成了被爱的人,因此就成了成熟的爱。

    抽象就是:主动去爱别人,然后被人爱。这是成熟的爱。

    那在爱情中,肯定有一方是先产生爱,另一方后产生爱,难道就说后者是幼稚的爱吗?

    所以区分幼稚和成熟的爱,不是主要不是由顺序决定,而是通过爱的程度来决定。这是我的看法。

    不成熟的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不成熟的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就是失去了自己的完整性,少了对方就或不下去的那种。

    成熟的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这种爱类似性爱吧,具有独占性,因此需要你。

    3遇到哪些问题?

    1“如果能更深地体验对方,如果一个人能够体会到对方人格的无限性,那与对方就不会那样熟悉亲近了----而克服壁垒的奇迹就会每天重复。”

    为什么有机会更深的体验对方,体会对方人格的无限性反而不会与对方熟悉亲近了呢?

    这个克服壁垒的奇迹又是什么意思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的艺术》笔记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un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