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点下班,本想在车里写日记,念头刚冒出来,就又被自己否了,早点上来,说不定还可以有时间精力研究晚饭怎么吃。
走进小区门口的超市,差不多站在原地目光扫视一整圈,然后一声不吭的走出来,实在提不起做饭吃饭收拾的兴致,心里默默地想,哪怕能有个准备也好啊,我上楼就能起灶烧菜,总好过从买菜淘米开始,一个晚上的时间都消耗在这顿饭上,我真的是不愿意的。
从超市走回来不足百米距离,好像想了好多,都是那种说不清楚的一念之间。
说到这就有焦虑感,不会跟妞儿相处了,扪心自问好像并没有盼望着她承担起全部家务,可是当她真的不闻不问,又会有失落感,许多事情做与不做,都是有回音的,比如事先声明也算是不错的选项吧。而此时此刻我在想,我们之间一个不交代不要求,另一个嘴上不问手上不动,就真的能当做彼此不存在吗?真的都幸福吗?
那些她不在的日子,每当东哥加班,我就以茶代餐,省了一顿麻烦,而且心安理得惬意的很。如今她在,我做不到心安理得的省略晚饭了,行动上没做到,心理上用愧疚做补偿,又因为不喜欢愧疚感,便在潜意识里把愧疚转化成对她的不满,偏偏这不满是一种不太好隐藏的情绪,随时都可能会暴露,继而影响母女关系,真让人头疼。
现实总是充满了各种矛盾,痛苦的根源在于深入骨髓的“应该”思维,事先判定了她“应该”怎样,我“应该”怎样,然后事情就被强制推到墙角,憋的人难受。
想了又想,此题无解,拆掉思维里的墙需要智慧。
其实呢,理性上当然知道她有她的安排,她有她的节奏,那可不可以尝试另一种模式?我们都能直言自己的需求和期望,都有权承诺和拒绝别人的要求,明确了边界,就不会再抱有不可能的希望,一旦被不小心实现了,还是个小惊喜小确幸啥的。
可是,另一个问题又会出现,一地鸡毛的日常生活里,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以合约的形式提出来,真的是太琐碎太微不足道了,一家人的幸福又怎么可能随随便便约定几条就圆满了呢?若真的能,那也太廉价了吧。
心理还有一个说不清楚的担忧,交流越少,彼此的要求越少,越小心翼翼不敢碰触关系的边界,真实的关系就越糟糕,因为人就是这样的动物,有时候,一家人之间不提要求隐含的意思就是不抱希望,不主动承担隐含的意思就是不想负责不想付出……那又与陌生人何异?
所以说,自己的困扰不说,别人的困扰不问,明明同在一个屋檐下,却非要坚持假装不介意,也不见得对亲密关系的经营有好处吧?
每个人承担的每个角色,都是有各种需要理解的角色任务的,也许我们每个人的课题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用这一生时间,去寻求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传递出自己期望和需求,同时要允许别人拒绝,当然还要会解读别人的诉求,给出自己的回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