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事实上,鲁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周历夏四月栾盈兵败退守曲沃后,直到当年冬季十月中下旬晋国才将这座坚城拿下并杀死栾盈,也就是说围城战持续了半年时间。这并非由于晋军力有不逮,而是说此战之前曲沃城根本没来得及进行过战前准备,所以物资储备估计相对有限。加之魏舒更希望获得一个完整无缺的城池,只要采取 “兵粮战法” 利用长期围城消耗掉城内物资之后,自然可以不攻自破。
另一方面,由于晋国事先对于到底有哪些外部力量可能出兵配合栾盈作乱并不知晓,因此预计同时在包括秦、楚和白狄等各个方向都进行了军事调动,不过唯独对齐国这个方向上疏于防备,因为似乎 “平阴之役”(前555)造成的阴影和创伤不至于在五年之内就能够恢复。
齐后庄公的冒险出兵之所以拖到这一年秋季八月(当时对曲沃的围困已经进行了四个月)才开始,也是在充分收集了晋军的调动情报之后才下定决心。当然由于已经了解到新绛发生的变故,齐侯对取得原来计划中的颠覆性胜利就不再抱有希望,但仍然企图利用此役对晋国造成羞辱,并且让楚、秦、白狄等势力发现晋国表面强大之下的脆弱,重新建立起反晋联盟来。
面对齐国的突然袭击,晋国很快从最初的混乱中恢复过来,并动员了太行东麓的驻防部队组织反击,同时东方诸侯国也纷纷出兵救晋。当然这种救援只是形式上的,因为除了晋国自己,并没有哪支势力能够独自撄齐师之兵锋。
按照历次参与会盟的条文规定,鲁国此役派出叔孙豹统帅的上军出兵:
……八月,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礼也。己卯,仲孙速卒。冬十月乙亥,臧孙纥出奔邾……(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注意这一年鲁国三军将、佐的配置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齐后庄公伐晋之年鲁国三军将、佐变动不过在出兵援晋的秋八月初,这些变化还都没发生,也即季武子、叔孙穆子和孟庄子仍然担任着三军主将。现在问题来了:《经》、《传》有记载的鲁国上一次动员是在三年前的襄公二十年(前553),已经由仲孙速统帅下军讨伐了邾国:
……秋……仲孙速帅师伐邾……(左传.襄公二十年)
之后就再没有任何军事调动的记载,而为什么这时候就跳过中军而直接记载叔孙豹帅上军救晋了呢?这里面有两种可能:
1、过去的三年间鲁国曾经发生过未经记载的军事调动。
2、事实上季武子统帅的中军也参与了与襄公二十三年援晋的有关军事行动。
从襄公二十年以来诸侯间的 “澶渊之盟”、“商任之会” 和 “沙随之会” 的记载来看,并没有发生任何关于可能发生军事动员和公开冲突的记载。就鲁国自身来看,自襄公二十年与莒国的 “向之盟”、仲孙速伐邾之役以及叔老聘于齐来看,基本上已经稳定住了与周边几大敌对势力之间的关系。所以第一种可能性非常小。
再来看襄公二十三年齐国伐晋之役《传》文的记载,则能够找到另一条线索:
……齐侯还自晋,不入。遂袭莒,门于且于,伤股而退。明日,将复战,期于寿舒……莒人行成。齐侯归……(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也即齐后庄公伐晋返回后直接就去攻打莒国,并且迫使其求和。如果从地图上来看,齐侯从伐晋回师路上走了很远才跑去袭莒,看起来似乎不符合逻辑。事实上完全有可能是先试图就近袭击鲁国,但是由于鲁师已经预先进行了防备而没有得手,才退而求其次把莒国作为了目标:
齐师伐晋返回路线与鲁国分兵防御如图,蓝色箭头为齐师自晋国返回的方向,途中绕了一大圈才去袭击莒国,显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紫色箭头显示鲁国一方面派出叔孙豹帅上军西去朝歌附近的雍榆,参与晋国 “东阳之师” 追击齐师归途的行动,另一方面很可能出动季武子统帅的中军封堵齐国自阳关进入鲁国的要隘。
所以尽管这一期间鲁国发生了孟庄子去世后的家族夺嫡之争,以及季、孟驱逐臧孙纥导致其流亡而引发的混乱,齐国却没能利用这个时机入侵鲁国,其实就是因为鲁之中军也同时进行了动员,齐人发现没有介入的机会而作罢,改为攻打莒国。这里也可以从侧面发现:孟氏坚持要驱逐臧纥而季孙宿没能够予以有效保护,背后的一个因素乃是因为此期间季氏主力已经随中军远离了都城,所以鞭长莫及而无法在第一时间查证真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