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以前是片荒地。
每个黎明时分,村里的孩子总会成群结队路过此地到几十里外的小镇去上学。麻布织的书包,稻秆做的草鞋,偶尔戴着蓑笠帽子,荒地上的淤泥溅满了他们满是补丁的裤脚,一个又一个的小小脚印踏过这片不毛之地。伴着一阵阵的喘气声,汗珠从他们的发尖滴下来。天晴时,太阳晒黑了他们瘦瘦的小脸,下雨时,雨水击打着他们如命似的书包。孩子们脸上永远泛着灿烂的微笑。
在书中,孩子们羡慕那些大城市孩子们的藏书阁,羡慕他们永远用不完的纸和笔,羡慕他们优秀的教育环境。从清澈透亮的双眼中透露着的,竟是无尽的失望和难过,但再往里一点,却也带着无限的振奋和希望。可命运总是这么捉弄人,每逢村里下大雨,山上的石头总要滚落下来,挡住了孩子们上学的路。在滂沱的雨滴中,听得见的只是大人拖小孩回家那咿咿呀呀的哭声。为此,村里人很是捉急,娃娃们想读书,可总这么样,也不成个事啊……
中国一天比一天强大。渐渐的,在艰苦磨砺中,那些孩子们长大了,他们有的去了北方,有的去了西藏,还有些留在了村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荒地上开始有人工作起来,他们用钢筋混凝土搭建了一个矮矮的小房子,里面砌上白色的墙,房子里面放着几张长方木桌,几条长板凳。陆陆续续的孩子们走了进来,迎面而来的是一排排整齐的书,一本本庄严的紧挨在一起,像一个个武装待发的士兵。书的种类,小到小村历史,大到天文地理。孩子们还从未见过如此多的书,每天一有空就一起凑在房子里,村里人开始爱上这个奇妙的地方。它还有个美丽的名字—农家书屋。
不知是谁家的鱼塘坏了,天没亮就踩着灯光到小书屋里去,翻资料的声音哗哗的响,不多久就能找出一个正确的方法。又不知是哪个家里要摆酒祝寿,七大姑八大姨都一齐来到这而翻书而论,最终定下个好日子。村里娃们的梦想也实现了,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呢?很简单。说文化点,就是能每时每刻都埋进书本的梦里,说清楚了,就是能轻而易举的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孩子们再也不怕大雨大雪,在书屋修建后的每个空闲时间,在以前那片荒地上,从窗户望进去,看见的是孩子们若有所思的笑容和那掩盖不住的喜悦。他们布满茧子的手掌,时不时擦去桌上沾有的一丁点儿灰尘,那些板凳跟孩子们的背一样,永远挺得那么直。
原来,在以前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一直生长着一个梦想。
以前的孩子们,流过多少汗和泪,来养育这一片土地,他们不怕困难,他们勇敢斗争,他们发奋图强。他们发誓要走出这片土地,改变这片土地,梦想的萌芽在这片土地暗暗生长起来。它代表着的,是对书本的追求,对知识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期待。更代表的是千千万万农家孩子热爱读书,享受读书,努力读书的一颗真诚热烈的心!
现在,孩子们再也不用愁没有书读了。他们也能跟其他孩子一样了。一放学,你就能看到一个接一个的小黑影一股脑的冲进去,只留下尘土的飞扬。随之而来的,是银铃般爽朗的笑声,经过漫长的等待,最后的,恐怕就是家长们结伴来吆喝孩子回家的声音了。有了书屋,孩子们的生活变得不一样了,作文写的越来越好,像柳条一样,蹭蹭上涨。
这个世界,终将是公平的。又过了20年,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女儿来到这所农家书屋,不免潸然泪下,只见她抹抹泪,笑道,“这是妈妈儿时的回忆啊,记得那时每天都要待上几个小时呢。”女孩天真的望着妈妈,喃喃道“妈妈别哭”,然后从桌上拿下一本书,好奇的读了起来……
书屋传递着的,是一代又一代的梦想。它使我们保持着一颗矢志不渝的心,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它迎接我们,帮助我们,教会我们,也送走我们,它不会变老,梦想也不会变老,每个来这里的人,目的都是一定的,像函数一样,k的值永远不会变。书屋之下的梦想,将永远迸发。
而荒地呢?它已不再是一片荒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