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对符合条件的来京工作人员可快速办理引进手续。人才引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三城一区”引进的可放宽至50周岁。引进人才无产权房屋的,可在聘用单位的集体户或聘用单位所在区人才公共服务机构的集体户办理落户。引进人才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调随迁。并给出了明确的10类优秀人才包括: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人才、科创人才、文创人才、体育人才、金融人才等等。
那么怎么算是人才呢?文件也给出了明确的规定,企业注册在城六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人才的标准是收入是本市平均收入的8倍,注册在北京市其他区域企业,人才收入也要是平均收入的6倍。翻阅了一下北京市统计局网站职工的平均工资,2016年年均收入92477元,月均7439元,2017年的数据还查不到,按照上年度9%的增幅,那么2017年的年均收入为10万多一点,月均8千多。按此算人才标准8倍即为80万左右,月均6.7万左右。如果你达不到这个标准线,哪不好意思,不符合人才标准,不是帝都想要的人,想落户很困难耶。
参照帝都的这个标准,估计很多小伙伴都达不到。那么。还有没有什么方法练习呢?有没有办法啊能够达到年收入80万这个平均水平呢?无独有偶,币乎大咖金马3月29号在老麦所在写作社群(扫码文末图片了解)——007行动·不写就出局的八班做了一场主题为《持续输出更高质量的文章》的分享,就为你提供了这么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写作挣钱!到目前为止,金马通过办知识星球和币乎写作,挣了大概有230多万。而对于“如何持续写作?”和“如何写成更高质量的文章?”这两个问题,他的建议就是因为可以挣钱就先持续写,再用写书的心态,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距离去年底与金马见面也有三个月,有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比如收入方面的问题,其实老麦都不好意思问。虽然我在简书里面分析,金马从办小密圈开始已经进入了个人收入和成长的质变拐点,但其实在今天在看到这个具体的数据,的确是给人另外一种震撼。金马明白无误的告诉你,办知识星球和写作之前的全职工作收入为2.45万/月,一年不到30万,这个距离帝都的人才标准还是很远。但是自从投身为区块链从业者办了星球写了币乎,就是不算其他收入,一年不到就有230多万,是帝都人才认定标准的3倍!不用申请帝都落户了,直接申请美帝绿卡吧。
收入是什么?钱是什么?它其实就是一把尺子,是用来衡量我们的价值的。所以一件能赚钱,又能从长时间的维度给你赋能给你复利的指数级增长的事情,还有什么值得疑虑的呢?!我们第一要做的就是 allin 写作!这里也谈谈为什么要用写书的心态来写文章?

首先我们要倒着理解成为一个合格的写手或者正式一点说文字工作者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体系。
既然是文字工作者,一定要会写文章,这点大家恐怕都同意。但是大部分人即使能写一些文章,比如币乎上知乎上常见的简单信息稿或者一些个性化点的某个做法,但却很难写出一本书来。因为这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太多,光会写字的人hold不住。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理解构建起一本书框架的哪些模块——中心主旨和大纲结构以及写法了。你可以把大纲结构理解为盖房子的钢筋、门窗和大梁,把写法理解成盖房子的结构原理。没有这些,你从沙石出发,很难盖成一个大厦。
但是如果你善于利用已有的组件,懂得盖房子的原理,就可以很快设计出盖房子的流程,并且用半成品盖一个房子。于是,会写文章后,就需要了解一本书的体例结构和各种有针对性的写法了。这就有些系统性了。
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再接下来,如果你想高效率的写一篇文章,问题又来了,你需要了解有多少时间可以找到什么样的素材用那种写作方法,如果说是在一本书的大纲结构这个框架内,应该怎么写?应该怎么优化它。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这些知识,也能写文章,但是写出来的文章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这就如同盖房子的人不懂得做预算,盖出的房子肯定是收不回成本。
好了,现在你学了关于为什么要用写书的意识来写文章的知识,其实离实用还有差距,接下来怎么用好它们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带着写一本书的意识来写文章。或者在不久的奖励,你会用一条主线把这些文章串起来,结集成书出版呢。
下图是上文提到的写作社群,老麦在2班,欢迎你来一起写。
如果你对写作的重要性无可置疑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做起,哪就加入老麦的南书房,看看老麦是怎么做到每周至少一篇,持续输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