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开三四月,窗外初见满枝红。
暖风拂棉三两朵,恰似旧人念相思。
这是我去年3月份写的说说,每年的3.4月份,我都是特感性并带有情绪的,南方三、四月份是木棉花开的季节,看着满枝头,红通通的木棉花,我就特想家想妈妈,我做出的选择就是,任性地放下一切回老家,陪陪妈妈及家人。
木棉花就像病毒一样,看到它,就会点燃我回家的冲动。
从2008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写,有关木棉花的文字,随笔,心情日志,各式各样的描述,真的像病毒一样,上瘾。其实所有文字的背后,都不过是情绪在驱使。
此时我就在想,如果商品也能激起“受众客户”内心的情绪,引起内在情绪的共鸣,商品还怕卖不出去吗?
那我售卖的理财“商品”呢?又能怎样调动受众的情绪?让其主动分享呢?
回想与客户沟通的细节,再仔细梳理,我发现有两点:
01当我们一起把支出清单,收入清单梳理出来,放在一起算结余时,受众都感叹,原来我花这么多钱?可我的钱都花哪里了?
02当梳理资产时,心里都会有莫名的小确幸,“哇”!原来,我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这么多资产;
可是当我们把当前负债和未来负责整理出来后,每个人都被狠狠的扎心,不得不思考:面对现在、未来幸福,真的要该好好规划,因为未来,不但有可能面临的“生命”风险,还要必须提前准备更多的钱财。
情绪引发思考,产生出来的价值,让人们有分享冲动,他们主动分享,自己在整理账单时的情绪与感受。
情绪是人们最容易感知到的“毒药”,自身内在感知到的,更容易让人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