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高考第二天,这是11年前陪伴儿子高考时写下的文章,当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发表的大多是对教育时弊的感慨。11年过去了,残酷性虽有改善,内卷更甚。
感同身受,只是表明一种理解;身临其境,确实相去还远。从和和中考时,就已经理解了家长对孩子赴考的心情与感受,直至高考,心情仍然,感觉尤甚。
看着和和奔赴考场的背影,不由地对中国高考制度的残酷性深恶痛绝。从心底里怜惜这些孩子。看着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们,都是家长心中的瑰宝,却不得不任由高考选才制度蹂躏,家长的心中是何其痛。
多年以来,经常听到有这种诽议:XXX小时候是差生,现在混得却出人意料的好,身肩XX职、身价XX万……说的人大多对其嗤之以鼻,质疑其今天的成就;但如果静下心仔细想想,其中大有门道:老师、同学眼里的差生大多都是一个标准——学习成绩差。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即使其他方面再好,也是白搭,因为学生的本份是学习;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即使品行上有一些瑕疵,也能被原谅;而往往差生不是没有学习能力,而是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他们把充沛的精力用在了其他方面,在其他领域里搭建了自己的能力体系,这种体系又是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他们以实用的能力做敲门砖,开启了成功之门。
由此而言,真的不必太在意分数,也不必太在意高考的结果,天生我材必有用。话虽如此,没有几个人能有这种承受,即使是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其子女也都在高考选材行列之中。逆水行舟是一种勇气。
大家都明白现今学历制度的弊端,人们也都知道能力与态度培养的重要,但身处于当前知识为重的高考体制之中,都选择了随波逐流。
我一直认为,如果目前的高考制度不做根本性的调整,目前存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补习班满天飞的现象不会遏止。 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努力,那也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因为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高考。
直抒胸臆,还是要回归自我,做自己能做的,做自己应该做的。我会与我们的幼儿园一起,以全新的理念培养我们未来的孩子们,使其在阳光下奔跑,在草地上打滚、在开放的学习区中,在充分的尊重与自由的空间中,多些自主、多些专注、养成习惯、培养态度,让幼教回归自然,把成长还给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