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486/66162b5134aade4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486/1bccd7f624c6b23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486/31ded22ea32d3b9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486/e283eeed8c26aa1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486/1c328f72e3ddec1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486/9b1f8537abfc83b7.jpg)
《我把太阳迎进祖国》,是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一首歌曲,讲述的是我国边防最东端一个哨所的情景。哨所不大,位置重要,不仅是门户,也是我国欣赏太阳最好的地方和最好的地方。
“接秀山房”位于圆明园福海景区的东岸,建成于雍正年间,因既可俯视福海的波澜壮阔,也可远接西山景色的秀美,故称“接秀山房”。接秀山房主殿是一座西向的三间大殿,檐下悬挂着雍正御笔的“接秀山房”匾。殿两端伸出有游廊,将南面的揽翠亭与北面的澄练楼完美地连接成一个整体。
这在接秀山房景区地下的一块石碑上写得清清楚楚:“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于清雍正年间。正殿三间,面向西,北为寻云楼,南在揽翠亭,后又增建澄练楼。此景依山傍水,亭台错落,面前巨湖空澄,远接西山秀色。”从这段话碑文中,我们可看出它和《我把太阳迎进祖国》是那个哨所一样,是赏湖景和西山秀色最好的地方。
乾隆九年,乾隆御诗《接秀山房》的序言中写道:“平冈萦回,碧沚停蓄,虚馆闲闲,境独夷旷。隔岸数峰逞秀,朝岚霏青,返照添紫,气象万千,真目不给赏,情不周玩也。”诗文:“烟霞供润浥,朝暮看遥兴。户接西山秀,窗临北渚澄。琴书吾所好,松竹古之朋。仿佛云林衲,携筇共我登。”从序言和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乾隆的境界又高了一层,这里不仅风景如画,是欣赏西山美景的好地方,也是一个读书抚琴的好所在。
在接秀山房殿的南侧,原来有一组独立的建筑名叫“观鱼跃”,也是西向面对福海的。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前后,将其拆除并进行了改建,向东移了一点距离,还把朝向改为了南向。建成了一座三卷五间的大殿,殿檐下悬挂着嘉庆帝御书匾额“观澜堂”,是福海沿岸最大的建筑。观澜堂装饰的十分华丽,整个宫殿房梁、柱子、门窗和室内家具都采用了珍贵的紫檀木,上面镶嵌了金、银,以及珍珠、翡翠等珍贵宝石。堂东为佛堂,西设有宝座床可供皇帝休息,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都很喜欢居住在这里,并留有大量描写观澜堂的诗句。
嘉庆帝共写过9首御诗《观澜堂》,第一首是这样写的:“堂临福海岸东偏,坐对晴澜得景全。远叠金麟涵锦浪,平铺碧穀趁澄渊。”写明了它的位置和周围的景色。道光帝也以《观澜堂》为题写过16首御诗,其中一首是:“风清临福海,云霁见香山。坐对澄心镜,虚窗绿荫环。”写明了这里近临福海、远接香山,风景如画的特色。
这里现在都已清理出基址,并分别立有两方印章碑,刻着“接秀山房”和“观澜堂”的篆文玺印,以及景色简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