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芳文】
不知道你的生命里是否出现这么一个人,你们曾经无比亲密,可以分享所有事情。
路上遇到了一条小狗,树上看到一片好看的叶子,今天吃了什么饭……等等无话不谈,就是彼此最贴心的人。
不要以为刚开始话题一致,有很多的共同点,彼此就是相见恨晚的知音,也不要以为故事的开始是那么的美好,故事的结局也依然如故。
叮叮~
清脆的自行车声,响在每个转角之处,恍惚间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个单纯和复杂交汇的年代,那时的爱情开始得简单也结束得匆忙。
清晨阳光明媚,照耀着他白皙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这时候的他文质彬彬,气貌非凡。随手拿了一本杂志,在杂志看到了她的文章《封锁》,眼睛顿时迸射出异样光芒,仅仅是开头就让他看得入迷,渐渐着迷,进而喜不自胜。
何人才能写出如此不凡的作品?
他开始寻找,终在好友帮助下得到了答案。
他想登门去拜访她。
刚开始因为她不喜欢见生人的习惯,吃了多次闭门羹。但是他没有放弃,拿出“三顾茅庐”的精神,才得以见她一面。
也不知是被其打动,还是多次拒绝之后感到不好意思再拒绝。
但是那日他们谈得很投机,从言谈中她知道眼前这个男子是懂她的。懂得她的优雅,懂得她的不辛遭遇,懂得她的一切。也许这就是文人与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就是因为他懂得她,这一年他38岁,这一年她24岁,年龄相差了14岁,也阻止不了他们相恋。
每天彼此交谈,短暂分隔也会为彼此写信。
他写给她。爱玲:我坐在忘川里的湖边,看微风拂过,湖面浮着枯黄的柳叶,柳枝垂落水面,等待着风给予的飘落,那是种凋零的美。风的苍凉里,我听到了那款款袭来的秋的脚步正透过水面五彩的色调,荡漾而来。湖水的深色给人油画的厚重感,那天边的夕阳,是你爱看的。不知道你经常仰望天空的那个窗台,如今是何模样,如今是谁倚在窗边唱歌。
……
兰成: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实在无法找到你的旧作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在这里预先道谢,不便写信了。
……
这是他们的热恋爱,可当时的他还有婚姻,真正在一起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
也许是上天给的机会,还是冥冥中的撮合,她是这么想的。
在1944年夏,他和第二任妻子离了婚,这才使得他们的爱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离了婚后的他立马选择了和她结婚,她也不知道这是错误还是幸福,她只知道她爱他,哪怕凭借的是一纸婚书,她也要嫁给他。
不禁会问,美好的爱情不应该有见证人吗?两人都是文人也应该会有许多合趣之人。
有,当然有,可惜仅仅只有一位。
为什么?
因为他有特殊身份啊,他的这种特殊很多人不会去认可,为了不造成那些不好的影响,一切从简安排。
这些都无所谓,她爱他啊,因为妥协。
虽生在富有家庭但她不是那么矫情之人,只要相爱,怎么都行,想来这时的她已经跌入爱河难以自拔。
结婚过后没几个月,两人幸福的生活没过多久,仅仅是一个短暂的美好。在同年的11月,他接到一个报社的应邀去《大楚报》做起了主编。
面对分离她依依不舍,望着他离去的方向久久不想离去。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他这一去将是他们感情的一个转折点,而且还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一个由喜转悲的过渡。
长期的分离是对他们彼此最大的考验。
但他是一个毫无责任感的人啊,这考验他怎么可以接受得了,他不会接受的。
分离之后的他和一个17岁少女谈起了恋爱,不久又步入了婚姻。
完全把她抛之脑后,留她一个人孤独的倚在栏杆上眺望与等待,任由影子胡乱拉长,惟有空虚与惆怅相陪。
听说他有了外遇,她不信,因为爱他,所以选择相信。
相信终究逃不过时间的打磨,她怀疑了,尽管她知道这是不对的。爱一个人不应该选择去信任他吗,怎么可以去怀疑他呢?
但总得寻个踏实吧,于是她千里寻夫到温州,发现他有了外遇,他还要求她给自己的情人作画,画画她会呀,那就画呗,当她在画中勾画出脸的轮廓,眉毛和鼻子的时候,她顿时停下了画笔,什么也不说,只是一脸茫然地坐着。
他一再追问,为什么,她才说:”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动,一阵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
于是她留下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
因为爱所以慈悲。
她没有选择去恨,不爱了,那就祝福。
她是一个纯粹的唯美主义者,所以她渴望一切都是完美的,因此,她不顾是非,不顾身份地演绎着视之为生命的爱情,甚至为了这段爱情“低到了尘埃里”。
没有得到完美的爱情,没有得到被爱,那就结束吧。
这也是她输的原因,没想过赢,只想被爱。
时间转眼回到1945年,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日本投降了,意味着安宁到了,全国同胞中都在为此举杯。
但这也意味着他的安宁结束了,一个汉奸,怎么能不得到应有的惩罚呢?
他心惊胆战地心他逃到了浙江,然而不久又开始了一段恋情,他一生中有很多个“又”字,但似乎没有那一次“又”是完美的。
故事不应该是这样的,如此滥情之人,怎么可能有幸福呢?
他曾说:“我于女人,与其是爱,毋宁说是知。”他70多岁时曾试图撩过的女学生朱天心这样说他:“有些人会让你害怕、紧张,但胡老师就会把你作为一个人最好的部分给唤出来。”
在那个时代他是出了名的“渣男”,前前后后结了八次婚,这是我已知的,还有未知的呢?
因为一个“知”,他们相恋,也因为一个“知”,才成就了她卑微的爱。
那么他是谁?
胡兰成,一个带着众人的唾骂声离去的人。
胡兰成在1947年也是同之前一样的夏季,只是这次不再是那么的美好,相遇在夏季,结束也在夏季。
她给胡兰成写了一封分手信,信中这样说: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结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还很长。
这段感情有太多的伤心,纠结和仿徨,但爱是不能被分享,不能有杂质的,得不到的爱她选择放弃。
虽然分手了,但是分得如此动人如此卑微,她断了与胡兰成的关系,却断不了对他浓到化不开的爱。她对胡兰成是无底线的爱,但终究是她错付了。
曾经的无话不谈终究成了书信上未能陪伴的遗憾,成了未能圆满的故事。
随后,她带着遗憾移居了美国,也开始了一段新的恋情。
对这一段恋情她不悲,只是坦然的写下,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她看着那一纸婚书:“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婚约,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然后带着卑微笑了,对于这些她回不去了,没关系的,她从来不会去埋怨任何人,才又说:“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
我们也有过美好的回忆,只是让泪水染得模糊了。
正是因为她的慷慨,才使得胡兰成和她的恋爱堪称一场“传奇”。
她是一个无神论者,从来没有幻想着有一个天堂在等着她。一个狭小的房间里,在最明显的地方放着各种证件和遗物,她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提前准备好了一切,然后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着死神的来临,也正是她的这种沉默以至于走了三四天才被人发现。
往事,如烟,真的就是往事如烟了?
不,我还记得她。
记得她的经历,记得她的小说,记得她的话。
她是张爱玲,一个历经磨难的女人。
张爱玲总有很多人读她的小说,说她无情,说她冷清,我觉得他们错了,只能说当时的世界太无情罢了,当时的人太多变罢了,也是不想牵绊她的感情。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长和短就是一个故事。
知道她的经历后才会知道她只是将一切看淡了,淡了,一切也就无所谓了。
所以她的书总有“人是不自控的”和“我们的不甚彻底的道德观念”两个主题。
自控和彻底我们才能读到她感悟人生。她把创作的焦点放在饮食男女一类的日常生态,没有政治,没有火焦气,正是她这独特的一角,让那个远年的上海风韵犹存。
她说:诺言的“诺”字和誓言的“誓”字都是有口无心的。
她说: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她还说: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那么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是的,如果你认识从前的她,才会懂得现在的她。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往事如烟散尽,她在暗室里和着一声声低喃的诵经声,任由泪珠封住嘴唇,她不解释,也不辩论。
胡兰成不记得她,但我还记得她,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记得她,愿天堂安好。
恍惚中又看到她倚着栏杆,那浓厚乌黑的披肩发,犹如黑色的瀑布悬垂于半空,像轻纱一样,稍微有点纷乱的额发在额角投下了它的影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