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老师 张细珍
第一节 角色塑造
今天讲的主题是对话:分三个方面讲。
对话中的灵犀
对话中的冲突
对话中的复调
上帝造人之初,人类拥有共同的原始语言。同声相契,彼此应和。他们齐心协力建造巴别塔,寻找通往天堂的路,这是人独立为人的标志。
上帝发现后很生气,于是打乱人的语言。从此,人类被囚禁在不同的语言牢笼里,四处流散。“写作”是人与人、与自我、与世界、与神秘不可言说之物的一场深度对话。“对话”是一种启示活动,是召唤、邀请,是一种祈盼性灵相同的创造行为。“写作”是生命的深呼吸,“对话”是一种人性而诗性的存在方式。
这堂课我们围绕三个话题展开,“对话中的灵犀”是对话双方同时触摸到语言隐秘的和弦。“对话中的冲突”是对话双方精神的隔膜带来语言暴力的痉挛。“对话中的复调”是灵犀与冲突同时在场,不同声音在同一世界平等对话,世界的边界由此拓展,存在的可能由此开启。
一、对话中的灵犀
这个话题从四个方面展开。
1.心有灵犀的对话是对话双方同时触摸到语言隐秘的和弦。
2.心有灵犀的对话是包孕性的瞬间。
3.心有灵犀的对话意味着自由。
4.最高的对话是“言无言”。
1.首先来看第一点,心有灵犀的对话。是对话双方同时触摸到语言隐秘的和弦。我们知道人们总是以语言为精神触须,透过语言探寻心灵密码,寻求对话。在心有灵犀的对话瞬间,“我”感到在原初的混沌中见过“你”,那是另一个“我”。
2.心有灵犀的对话是包孕性的瞬间
具有返璞归真直见本心的诗性力量。最典型的瞬间莫过于古典爱情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它是灵魂走向灵魂的序曲。是开启惊心动魄的精神交会之旅的定调音。
比如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与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这两部旷世经典,便不约而同,异曲同工地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时,缘定三生一见钟情的对话。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两段经典的对话。先看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柳梦梅与杜丽娘第一次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
(回看介)“呀,小姐,小姐。(旦作惊起介)(相见介)(生)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一一汤显祖《牡丹亭》
首先一声惊叹,“小姐小姐”两声呼唤,这是柳梦梅原始情感的自然流露。
惊艳、惊醒后有惊叹、惊喜。
杜丽娘的“惊起”“相见”与柳梦梅的“回看”,肢体语言呼应。
一见倾心也一见惊心。
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
柳梦梅一语道尽缘定三生、一见钟情的大欢喜。
“那一处不寻访”“却在这里”,喻示前世分离,今生相遇的夙缘与夙愿。更妙的是这第一次见面时的第一句话竟然发生在梦中,这是汤显祖的神来之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