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琢磨,有些事情我一定要想个明白,想个透彻,只有这样我觉得我才有可能把日子过的不糊涂。
金钱观就是一个,我琢磨它也有段时间了。现谈谈我的理解,仅个人观点。
学过经济学的人大概都知道,之前是没有现在的纸币的,纸币出现的历史不过百来年。比纸币更高一个层次的概念是货币,它最初也只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用做一般等价物。
什么叫一般等价物呢?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几个特性(列的不全了):价值尺度,即可以和任何商品进行等价交换;方便流通;有储存价值。在“纸币”出现之前,一般等价物多是由黄金和白银来充当,这两种贵金属具有上述一般等价物的特点,大家买卖商品,借债还钱都是用的它们。
后来觉得黄金白银携带起来并不是很方便,毕竟是金属,重量大。于是创造出纸币来,并赋予它跟黄金挂钩起来的价值,20世界中叶的美国在二战之后称霸世界,豪气的承诺自己的货币----美元----可以兑换黄金。注意,纸币是被赋予价值的,不是本身具有价值。纸币是由树木制造出来的,它原本没有价值,印刷印刷就是了,美国一缺钱就去印纸币。
因为纸币的携带方便,它开始在货币的舞台上登场,充当一般等价物,可以和任何商品进行交换,现在的买房买车都要用它。
这是当前纸币的来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货币也好,纸币也好,被创造出来是为了方便人类进行货品交换的。换句话说,钱是为人服务的。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概念,叫私有财产。当然我这里讲的比较肤浅。先下看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几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六十四条 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
第六十五条 私人合法的储蓄、投资及其收益受法律保护。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私人的继承权及其他合法权益。
第六十六条 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
在财产私有化后,大家很快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什么认识呢,就是:钱挣回来了是自己的了;房子卖了房产证上会戳我的名字;我的财产是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谁也拿不走;财富是可以传给儿子孙子的。
这样一个逻辑背后,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现了。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都有想过上好日子的向往,也愿意为之拼搏,这是好事儿,谁又安于平穷呢?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人们开始想方设法的做好工作,努力工作;往上爬,拼命往上爬;挣钱,多挣钱。
然而走着走着,人性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有了10万想要100万,有了100万想要1000万,银行卡里的0永远嫌不够多;房子买了一套,还要给儿子买一套,看到别人买房子投资挣了钱,你看那谁谁谁多厉害,我们也得再多买几套。人性中的贪婪,欲望,攀比,似乎快要蒙蔽双眼。
蒙蔽的恐怕不是眼睛,而是大脑,是心。
我这里绝对不是什么宣传消极思想,事实上在社会制度里引入了货币和私有财产的概念之后,人们开始变得更努力了,更向上了,老百姓口袋里有钱了,消费水平上去,拉动着国家的经济也发展了。这是实实在在利处,不容争辩,我自己也正受着这个大好时代的福利。
可我想提出的是:贪婪、欲望、攀比背后,我们到头来会得到什么?
有句话说的好,人一出生,便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奔向死亡。所以人不是忙着生,就是忙着死。这是自然规律,不仅是人,一切生物都是如此,地球都有生命,宇宙都会爆炸。
你有没有想过,你在生着的时候,大把大把的生命(即时间)都用在了满足自己无止境的欲望上去了,盲目的攀比上去了,似乎我们成为了那个曾经被祖先创造出来仅仅是为了方便人类的概念----“钱”----的奴隶,却不自知,傻呵呵的,乐此不彼的争着敛它。
你有没有想过,人只有一次活过的机会,生命只有一次,你想在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留下什么么,还是什么都没留下,似乎从来都没有来过?也许你会说,我留下了房子,我留下了一笔财富。醒醒吧,那些是你的么,没刻上你的名字,也没把你头像印上去,它们终归还会流入这个不断流动的世界,你的钱还终会被摸在别人温暖的手里,跟你没有丝毫关系!
好了,下面说说我的金钱观。
1、是不是要视金钱如粪土?
NO!我没有“视钱如粪土”的极端思想。
这不是打脸,也不跟以上论述有任何的冲突。
以后车子还不知道要不要,但房子一定是要有的,这需要花钱。结婚,父母赡养,看病,孩子教育,日常生活开销都需要花钱,所以没有钱肯定不行。
另外,有点剩余的钱至少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即花钱买时间。有点存款,可以体面的活着。同时,能挣到够花的钱,原本就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具备的能力,至少也可以避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嫌疑。
2、钱多少为好?
够在像杭州、苏州这样的城市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家人保险买齐,夫妻都有正式工作,有点存款,够了!
不求多,不想被钱牵着走,控制住欲望,克服攀比。
3、钱够花了,是不是就可以停下脚步了?
不是。只是考虑工作的时候,第一要素不再是挣多挣少。如果是钱够花就停下奋斗脚步,那是“小富即安”,是“贪图安逸”,还不如适当的贪婪、攀比来的好呢,至少后者还在保持着奋斗、拼搏的状态,还在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
这时我们更多需要考虑的,应该是自己这辈子到底要做点什么,做点什么有价值的事情,于社会于文化而言。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