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深远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从“学”和“身”这两方面做好自己这本教科书。
这几天一直在回味“于永正”老师的文章,他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我前行的路,教会我怎样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奉告我们“老师,也是一本教科书”,是一本无字之书,要竭尽全力做好,做好学生的表率。“于老师”向我们传授如何做好“教科书”——无字之书,共享给大家。
首先是仪表——这本书的“封面”,也就是要注意我们的外表,一定要干净、整洁、大方,我要求自己,衣服款式简单、时尚,但不逾矩,每天呈现在孩子面前是青春活泼、靓丽的、永葆童心的老师。
翻开这本书的“封面”,学生会看到“第二张脸”——“字”。一直在课堂中给学生强调“字是我们的第二张脸”。做为教师更应该提高自己,于是我就按照“于老师”教我们的方法练字,练字成了每备一课的重要内容,先读贴,观察笔画、结构,再描红,最后再临帖。“于老师”说“写楷书,来不得半点马虎和随意,字帖上怎么写就怎么写,一切在细节里,为什么郭沫若说练写字’可以使人细心’,道理就在这里。”我一定会认真备好书写,练好每一个字,努力做“明师”。我和学生一起进步,“影响使然,引导使然,”“向师性”使然,做好示范。
我这本“书”里,有生动的绘声绘色的朗读。做为教师我们不但要把字练好,还要把朗读练好,这一方面我们学校做得很好,为了提高师生的朗读,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平台,每周三“朗读者”师生一起朗读,还有每天在手机上下载的“为你诵读”,让我们每天练习,加强巩固。好茶不品不知其味,好书不读不知其妙。琅琅的读书生是语文学习的不可或缺的绿色通道,也是语文课堂中最美妙的声音。“徐世荣”教授说得好:“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献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因此,做为教师更应该练好朗读,做好学生的样板。
打开这本“书”,学生会看到我写的“作文。”做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写起来,“于老师”教学生写作文,先自己写“下水文”,写“下水文”是最好的作文备课。第一是“示范”《朗读手册》的作者吉姆.崔利斯说:“书是最好的作文辅导老师”。不错,老师高质量的下水文对学生来说是更直接,更具指导意义,让学生更感亲切的作文辅导老师。第二是“激励学生”也就是给老师比一比,收获学生佩服。我会按于老师的秘诀,写好“下水文”,让学生信服。
这本“书”还有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先做到。还要有“我和学生的故事。”言行一致、严慈相济、做事把握好“度”,力正做好学生的楷模。
老师这本“教科书”,促进我们成长、进步,做到最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断锤炼自己,打造好自己这本“教科书”,做好学生的典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