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另维
如何不虚度年轻时光?——名校大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借同桌的预习文档一看,全是思考总结和要问的问题,而我工整抄下许多小标题和加粗句,以为能加深印象。(这里体现了两种学习的方法,抄写小标题和加粗句更像是中国学生学习法,主要是为了记忆。写思考总结和要问的问题是美国学生的学习方法,强调的是自己动脑提出并解决问题)
@学到人的日常行为和习惯的联系,说神经元时刻都在努力记忆我们的行为。
@学习时摸一次手机,神经元就会记住一次学习和摸手机的联系,重复使下一次行为更容易。于是,下次我们会更加地,在学习时想摸手机。
@行为联系重复到一定程度,会形成模式,永久储存在我们的基底神经节里。这便是习惯。
@就算我们后来改掉了习惯,一旦重新接触相关行为,触发了神经元对它的记忆,习惯很容易再次形成。
(用@标记的,说了习惯是如何养成的原理。吸烟是一种习惯。此原理可否用来戒烟?尝试一下。)
不,不能让学习和摸手机产生联系,要让基底神经节把学习和专注连在一起!快发生作用吧!基底神经节!
我知道,每一次自控,都会让下次自控更容易。有一天我会不再需要自控,那一天优秀会变成我的习惯。
我像一个受虐狂,每天想方设法做叫自己难受的事。
原来,学过的知识,会过时,会遗忘,但在努力过程中学会的处事态度和做事习惯,都会留在骨子里,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问我画问号的地方现在懂了吗,要不要她给我讲一下。
我有点震惊。
她听讲很有自己的节奏。
只听做了记号的题,边听边核对预习笔记。
有时候核对完了,教授还没讲完,她就换上铅笔,翻到下一章预习。
跟我说,教授讲到下一题了喊她。
美国人要求职业运动员至少拥有大学学历,读书比赛两不误。于是,美国大学里的体育生,地位最高,奖学金最丰厚,也最累。他们每天下午训练,只能上午上课。
作业多,节奏快,大考小考一个接一个。
缺课自己操心补[插图],错过的考试,自己提前去找教授,安排补考时间。
而我,仅仅是面对学习压力,就已经哭天喊地了。她到底怎么活下来的。
十二点二十下课。她买完三明治和咖啡,去最近的图书馆自习,路上已经吃完午饭。屁股还没坐稳,眼睛已经盯在了作业本上。精神高度集中,我坐在旁边好像空气一样。时间一到,说一句“再见”,起身就走。整个上午,她简直每一秒钟都是掐着过的,一天的效率,至少抵我三天。
原来,我成绩差不是因为写小说,而是我没有合理管控自己,利用时间。还找借口。
(这里的差异和体育训练有关系。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那门金融课,罗CC结业成绩4.0,满分。拼尽了全力拿到3.4分的我目瞪口呆。
我观察她,原来她上课录音,下课反复听。我默默兴奋。找到好方法了!明天就用起来!我真是太善于吸纳优点了!我不成功谁成功?
别说成功了,没有在一天之内吸纳方法的能力,我就是全班倒数第一。
每个人都在拼命学习别人的优点。谁有个优点,马上能像瘟疫一般散播开来。每个人的优秀都是多维度的,大家彼此认可,也互相碾压,再努力都是相对静止的。
尽头还没熬到,先发现自己变了。曾经的艰难不难了。以为会把我搞死的障碍,都被我搞死了。我越活越好。本科几年,人脱胎换骨得自己都不敢相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人不要太勉强。
抓住了一切机会狂听狂说而已。我没有你们机会好,常年生活在美国。我可能一辈子只有这三个月可以在纯英语环境里,尽量多收获一些。
“我知道自己说得不好,可是如果我不说,就永远不会好。只要我想变好,必然要经历一遍学习的过程,晚经历不如早经历。
难 道人的大脑里,理解语言的部位——韦尼克氏区很早就停止发育了。
英语口音是否纯正,不取决于人在英语环境里生活了多久,而取决于他去英语环境的时候有多年幼
看了太多的留学生,我下了一个结论:刻苦的高中留学生还有可能彻底摆脱口音,十八岁出国的本科生,不用痴心妄想。说得流利就好。我就这样以科学之名,放松了自我要求。
蛙走出井,看到广袤天空的那一刻,有没有很绝望
我在源源不断的震惊和蒙愕里挣扎生存,每一天都战战兢兢,不敢松懈。我以为我的人生会这样一惨到底。我没有想到的是,还没毕业,我也变成别人的大神学姐了。
我说:“别为今天看不见效果着急,就这样坚持下去,三年之后你且看它。”她抹了眼泪,强迫自己再做一题,虽然她还看不见,她以为那些没有结果的辛苦遥遥无期,其实就这几年。她没有辜负时光,时光也必然不会辜负她。
我忽然明白了。我们都会变成学姐,毕业离开,但有些东西会永远留在这所学校。在一届又一届年轻的身体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面对世界的态度、精神和习惯。
“别着急,三年之后你且看它。”
这一种传承,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壤里,徐徐飘散在这方空气中,滋养着每一个路过的有心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