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化学系80年代是在现在辅仁大学旧址那里,就是恭王府的后花园的一块,后来因为文保建筑就90年还是89年搬回校内了。辅仁大学那块地方就给了艺术系,我们读书的时候,因为搬回来时间还不是很长,化学院有很多文化遗留还跟辅仁大学那边相关,比如化学院的院刊就叫《后花园》,指的就是恭王府这块后花园。那会儿我们管那边叫北校,化学院就经常组织学生去那边参观学习,讲讲历史什么的。艺术系在那边一家独大很爽的,吃住学都在古建筑里,当然不乐意我们这些熊孩子经常去大呼小叫的。看我们肯定就看不顺眼啦。
结果没过两年啊,大概就是我大三的时候,辅仁大学旧址彻底要变成文保,艺术系也搬回校内了。修了一栋楼,就在化学系对面,大门对大门,两栋楼还离得很近。然后艺术系嘛,好像蛮有钱,楼修的特别好,剧场,琴房,舞蹈房一应俱全。北师大艺术好像话剧研究特别有名,所以楼里有两个话剧场,时不常的有一些不大不小的演出,然后一楼大厅就修了一个比较ok的小卖部。
当时化学楼,生地楼几个院系在学校的最北边,跟南边的生活区和主教学楼中间隔了整个操场,所以整个北边就艺术系一个小卖部,然后当然我们几个院系的学生就都经常去买了。这几个院系学生的实验还特别多,特别长,经常饭点也走不了,就穿着实验服跑去对门艺术楼里面买点面包饼干之类的。
然后艺术系就不乐意了,说我们生地楼和化学楼的学生进去把他们教学楼弄得乌烟瘴气的,就开始查学生卡不让其他系去买东西,反正是对我们各种嫌弃,嫌弃我们穿着白大褂进了她们楼了怎样的,又说我们除了买东西,还去他们剧场东瞧西瞧,影响他们学生排练上课什么的。
然后呢,化学系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当时师大内只有宿舍有电话,外面就没有ic卡的公用电话亭,要打电话只能找小卖部。化院96的学生毕业的时候,给化院捐了两部ic卡电话机,就挂在一楼大厅门口,当时是全校唯一的ic卡电话。bb机时代,北边几个系的学生就都指着这两部电话用。在艺术系回来之前,大家都很默契,就不久聊,说完事赶紧挂,让给其他人。
然后艺术系的学生你懂的,整个学习的课程设置就跟我们很不一样,很多女生跳舞的,弹琴的,按理说每天有很多时间要泡在琴房和练功房练琴练功,但是没有老师盯着就很容易偷懒嘛,谈恋爱跑出来占着我们的电话机煲电话粥。一打一两个小时,弄得这几个系要回个工作电话都打不了,然后这几个系的学生比较实在,按照老规矩就说请她没重要的事情先挂了,等回电话的弄完了再聊。久而久之当然态度也不太好了。一来二去的,艺术系就不乐意了,说我们公话也不让他们打。
然后双方就撕起来了呀:你们小卖部不是有电话吗,你们不是独占了小卖部么,去小卖部打呀,没人跟你们抢。这电话是我们师兄师姐给我们买的,别的系都是蹭着用的,没见过客人比主人还牛的blabla
总之化学系一向是学校里面比较刚的系,别看俺们土,俺们战斗力也很杠杠的。有次还差点打起来,当然最后由于两个系男生战斗力都比较呵呵,最终逼逼了一顿完事了。
后来化学系学生会做了个牌子挂在电话旁边,说化学系优先,不许久聊什么的。艺术系呢,对小卖部的事情也睁只眼闭只眼,买完再赶人,不许偷看小剧场排练。
不过两个系的学生呢,因为门对门嘛,又很近,以至于有大概一两年的时间,在路上见面都互相哼╭(╯^╰)╮的扭开脸。
最后到了03年,非典了,我系战斗力爆棚,两个确诊,一堆隔离,艺术系很长时间都躲着我们走。不战而胜~
我为什么写这篇小文章呢,因为跟基友聊天说起这段搞笑八卦,他们说妥妥的一部校园青春片。
这才是青春期的撕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