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省 第548天
1.《石碏谏宠州吁》讲了六种“逆”的方式,叫作“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
反过来有六顺。怎么做叫“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一个君主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价值观要对,方向要对,这个叫“义”。臣子最重要的是去执行君主的命令,这个叫“行”。父亲要“慈”,儿子要“孝”,哥哥要“爱”,弟弟要“敬”,这就叫六顺。这是中国古代人的很了不起的智慧,就是凡事要有秩序感。
2.儒家最重要的讲究是什么?就是讲究你在什么位置干什么事。孔子就说过,你一个君主,不要整天去做下属的事。君主把自己的位置搞定,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价值观,是“德”。“为政以德”,就像“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大家自然就会围着你转,然后每个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行了,最要不得的就是谁都没干好自己的事。
君主该为德的,你跑去宠儿子去了;臣子该去执行的,你去挑君主毛病去了;父亲该慈的,你特别冷酷;儿子该孝的,你去造反;哥哥应该爱自己弟弟的,你去打自己的弟弟;弟弟应该尊敬哥哥的,你去整天跟哥哥调皮捣蛋,就跟之前的那个共叔段和郑庄公一样,不停地想要造反,想自己取代哥哥的位置,他(石碏)说这就不行。
所以中国人讲“顺势而为”,一个真正的了不起的领导人,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呢?应该做的是顺的事情,不应该做的是逆的事情。
但是他(石碏)在这儿就指责卫庄公,他说:“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如果你(卫庄公)远离了顺的事,做的全是效法逆的事,那你就是要快速地招致祸患了,你就要倒霉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这些东西的背后就是世界的规律,我们叫它“道”。“道法”什么呢?“道法自然”。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万事万物,就是它本来的样子。
你(卫庄公)是一个君王,你应该做的事情,是把那些导致祸患的东西赶紧除掉。你现在不但没有除掉,你还在按加速键。你这个儿子应该管他,你(卫庄公)不但没管他(州吁),你还宠着他,你还任由着他去做这样的事情。“无乃不可乎”,难道不是不应该的吗?
他(石碏)去劝这个卫庄公,但是很可惜的是卫庄公没听。你看,人有的时候没有真正地明白这个道理,他就做不好,这是第一。第二是有时候也许道理懂了,但是心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他也做不到。
卫庄公是哪一种我们不知道,但是两者必居其一。卫庄公没有听,他觉得儿子太可爱了,忍不住就想宠他(州吁),想对他好。
结果石碏一看劝了没用,管别人的儿子管不好,那管自己的孩子吧。他(石碏)的孩子叫石厚,石厚还特喜欢跟这个州吁在一起玩。然后石碏就屡次三番地跟他讲,说不要跟州吁玩,就“禁之”。
3.弑兄上位,不得善终。
(1)州吁后来在他哥哥(卫桓公)继位之后,果然屡次三番挑事。大概在他的哥哥(卫桓公)即位两三年之后,州吁就因为不敬,各种挑事,被他哥哥(卫桓公)给罢免了官职,赶出国家,在外面流浪。
(2)一直流浪了十几年之后,州吁还去跟共叔段搞得关系特好,两个人一起整天抱怨他们的哥哥。
后来,州吁趁着有一次卫桓公不注意,就带了一些在国外的流民、通缉犯,把他哥哥(卫桓公)杀掉了,然后自己成为了卫国的国君。
(3)大义灭亲
但是州吁成为卫国国君之后,因为他喜欢动兵,他还带着卫国,当时还有陈国、蔡国、宋国,纠集四国联军去打郑国。因为他(州吁)喜欢对外发兵,结果整个卫国的老百姓就特讨厌这个人。第一你上位就不正,第二你还没事喜欢打仗,劳民伤财,所以他们很讨厌他。
石碏当时退休了,他就跟石厚讲,说我给你出一主意吧。你(州吁)要想安定国家,你得名正言顺。你(州吁)现在是篡位,是弑君上位的,所以是名不正,言不顺。你(州吁)如果想要安定国家,一定要让周天子认可你,但是周天子怎么会认可你呢?你要找周天子身边的红人帮你说好话。谁是周天子身边的红人?陈国的国君。
陈桓公是周天子当时的红人,说你(州吁)去找陈国的国君,我们跟他们国家关系不错,让他们帮你在周天子面前说个好话。周天子认可你的卫国国君的正统地位,你(州吁)就能够安定国家。
而陈国是卫庄公的母国,等到州吁和石厚一去,就把这两个哥们给抓了。抓了之后就派人通知石碏,石碏就派人到陈国,把这两个人杀掉了,包括他自己的儿子石厚。石厚也被石碏派人杀掉了,这个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叫“大义灭亲”。
综上所述。坚决不能宠孩子,你宠他,最可怕的是,你把这个孩子变成了一个目中无人的、无法控制自己的人,那将来他就必然会导致祸患,所以宠他一定就是害了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