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冉有问子贡:“老师支持卫君吗?”
子贡说:“好,我去问问他。”
进去,问:“老师认为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呢?”
孔子说:“是古代的贤人啊!”
子贡又问:“那他们有怨言吗?”
孔子说:“他们追求仁德,也实现了仁德,何怨之有?”
子贡出来,告诉冉有说:“老师不支持卫君。”
这里面是有历史背景的。
对话中提到的卫君,就是卫出公“辄(zhé)”。
辄的父亲蒯聩(kuǎi kuì)是卫灵公的太子。因为他得罪于权势熏天的卫灵公夫人南子,逃亡国外,卫灵公也驱逐了他的门人。
卫灵公死后,南子传灵公遗命,立少子郢(yǐng)为君。
郢推辞不受,他说:“没有!父亲没有传位给我!父亲临死的时候,我就陪伴在旁,他若传位给我,我一定知道。我都不知道,您怎么说他传位给我呢?我哥虽然流亡了,但是他儿子辄还在,应该立辄。”
于是国人立蒯聩的儿子“辄”为国君。
但蒯聩是太子啊,他得到晋国支持,但辄不让他爹回来,双方打了一仗,卫国胜了。
蒯聩没能回来,辄当了卫国国君。
网友评论